一家资源和经营条件都不占优势的老牌国有煤炭企业,四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在煤炭行业并不多见。这家企业就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
他们靠什么屡次斩获殊荣?国家级科技大奖又给峰峰集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思考?近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峰峰集团。
薄煤层开采不再如履薄冰
2013年,峰峰集团为破解薄煤层开采难题而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0.6米~1.3米薄煤层综采自动化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说,这个项目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薄煤层赋存不稳定,且工作面作业空间狭小,综采设备尺寸与装机功率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国内薄煤层多采用炮采或小功率机组开采的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
据统计,我国1.3米以下薄煤层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20%,85%以上的矿区存在薄煤层。弃采会造成浪费,开采又不容易。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峰峰集团。
据峰峰集团副总工程师张步勤介绍,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该集团早在20年前便开始了薄煤层综采的相关研究。
2004年,他们在小屯矿进行了1.3米以下薄煤层综采试验,效果不理想。“那时候,采煤工跟不上采煤机,一个班要在工作面内爬好几趟,工作量大,产量低。”张步勤说。
既然薄煤层开采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还要采?
“我们采薄煤层主要是为了治瓦斯,以便开采厚煤层的资源,这与其他企业不一样,是必须要采的。”峰峰集团副总工程师兼科技部部长王铁纪说。
通过长期攻关和反复试验,峰峰集团自主研发出了适应性强、基于滚筒式采煤机的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装备。它突破了大功率矮机身采煤机、大运量矮槽帮刮板输送机、大伸缩比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关键技术难关,操作人员不再跟机作业,产量、效率大幅度提高。
此后,峰峰集团又升级了自动化和远程可视操作功能、工作面无人化综采技术,并在开采多年、赋存条件较差的薛村矿的薄煤解放层工作面得到应用。此后,该矿1.3米以下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平均月产量达到11.8万吨,即应用此套装备年产量达到了百万吨水平。
如今,峰峰集团的薄煤层全部实现综采,彻底告别了两块石头夹一块肉的工作情形,安全得到保障,工作舒适度明显提高。
据悉,目前国内外已有60多个煤矿、院所就该套装备进行过交流,并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该套设备还出口至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煤矿。
走出去拿下急倾斜厚煤层
2012年底,本部资源逐渐枯竭,峰峰集团决定实施战略转移,转向外部资源开采。在外部矿井中,山西大远煤业公司煤层岩性属于“三软”,即煤层顶板软、煤层软、煤层底板软,煤层最大倾角达60度。
当年5月,工作面长150米、走向900米、煤层平均厚度6米的首采工作面安装完成后,在一年时间内仅推进了20多米,并存在冒顶、滑底、片帮等问题,推进受阻。
张步勤介绍,厚度在5米至8米之间的急倾斜煤层如何开采,在国内外没有较成熟的方法。
“技术突破在于思维转变,过去认为不可能的,现在会想是否有可能改变。”王铁纪说。为此,峰峰集团积极与相关院校、设备厂家等单位合作攻坚。他们还组织了一支整编回采队伍,远赴甘肃学习。
此后,峰峰人不断对工作面和支架进行改造,力保支架不滑不倒。2013年11月到12月底,该工作面已累计推进80米,生产原煤2.4万吨,这标志着工作面开采成功。截至2016年底,峰峰集团已采用该技术安全开采了3个工作面,推采1500米,采出煤炭130万吨。
2016年,峰峰集团基于厚煤层开采研究的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关键理论与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峰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两项技术的应用,除了对采煤工艺、设备装置、工作方式等硬件的改变,还有对管理方式、企业创新氛围、职工思想等软件的影响。
“有的职工可能会不理解,设备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换?效率提升、工作轻松后,大家再也不想用以前的设备了。”王铁纪说。
昨天遇到“薄”的难题,今天又面临“厚”的难题,明天又该怎么办?在张步勤看来,拥有持续攻坚的能力、打磨一支善战的科技团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峰峰集团这样资源和经营条件都不占优势的老企业来说,要想做到百年,不被淘汰,必须坚持科技强企,会得更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