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中国联通在香港召开中期投资者交流会,对中国联通混改的最新进展、2017年中期业绩等内容进行说明。
据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介绍,中国联通本次混改情况如下:
一.中国联通是目前唯一一家集团级进行混改的企业;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将联通A股公司的网络、客户、数据、营销服务及产业链影响力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与战略投资者的机制优势、创新业务优势相结合,完善联通A股公司改革,促进其创新发展;
三.中国联通的体制改革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激励,提升公司活力。
具体融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混改以A股为平台,BATJ等14家战略投资者向联通A股公司认购90.4亿股新股,向联通集团认购19亿股A股老股,共占总股本35.2%,价格为6.83元;拟向核心员工授予8.5亿股限制性股票,价格为3.79元;总交易对价779亿元,资金将用于4G、5G网络建设和创新业务发展。
联通此次混改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BATJ四大互联网公司、垂直行业领先公司、具备雄厚实力的产业集团和金融企业、国内领先的产业基金等,具体为中国人寿、腾讯信达、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苏宁云商、滴滴、网宿科技、宜通世纪、用友网络、光企互联、淮海方舟、兴全基金、结构调整基金等。
混改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略超预期基于中国联通最新的混改方案,网络评论认为:
一.引进BATJ等国内互联网巨头,有利于用户渠道拓展及大数据等创新业务发展;
二.战略投资者分布略符合市场预期,但入股群体较为分散,总体四平八稳,个别互联网公司股权比例相对较低;
三.员工限制性股票方案略超预期,有利于提振员工积极性;
四.董事会引入4席民企代表,国企代表6席,独董5席,形成有效制衡;
五.宜通世纪、网宿科技、用友软件将促进公司在CDN、软件集成、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也体现了联通看重新兴业务;
六.联通作为国企混改标杆,或将推动国企混改整个板块持续升温。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联通这份混改方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以来,国企改革进程中的最大亮点,不仅会有力促进中国联通未来的发展,而且对其他国有企业改革也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改善了中国联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已有人士表明,公司治理水平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所在,一家成熟的公司应本着大海不弃绢流的胸怀,纳百川、融不同,充分吸纳各方资本,借鉴各方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或是可行方式,并通过调整公司产权结构,最大化地把非国有企业的优势反作用到国有企业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涅槃”。
从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管理、以及长期积习来看,单一的国有产权或国有产权独家治理的企业在效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缺失;二是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了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大多数的煤炭企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或是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时代“烙印”。一些企业在几年前,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但董事会的作用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所谓的经理层依然是上级部门的任命与否,而不是董事会根据当期经营情况来决定经理层的续聘与否,甚至没董事会秘书的位置,这样的结构在当下是要扭转的。三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淡薄,只是立足当前局面,维持当前可以暂时维持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创新性的改革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第二,增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提高效率只是增强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但企业要想具备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还必须拥有更多可盈利的资产,这就需要企业增加投入。而增加投入,除了扩大用户、降低成本、突出服务外,应该看似是没有其他很好的途径了。依靠国家投资?一个国家的运行,涉及到方方面面,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过分地倾斜到某一行业、领域,势必造成整个国家运行体制的不均衡,是得不偿失的“杀鸡取卵”。怎么办呢?实质上,从中国目前的资本结构看,重复建设,相近建设的现象太普遍了。一些企业的“上马”,完全是看到眼前的利益空间,没有进行长远的考虑,只求快上、快得利,得利后转身走人,造成了企业缺乏长期的竞争性。企业,并不是“过家家”的游戏,你还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主获得利益后,可以收手不干,但你的员工呢?员工背后家庭的生存呢?这些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企业家所考虑的。那么,面对这种局面,就很有必要要求企业“找米下锅”了。相对于国家目前行业资源部分过剩,而且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不突出,就要充分整合相关产业,变“多点开花”为“一枝独秀”,进一步在市场中增强话语权和竞争能力,逐步规范管理行为,淘汰落后产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好后续攻坚战。
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落地,就有异曲同工之处,他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为企业未来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可以发展基于企业战略的各项业务,从而促使企业发展上一个台阶,步入一个新阶段,改变其在电信运营领域中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实现企业发展的做大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中,讲话指出:基层改革创新,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是的,中央领导人有明确指示了,作为企业,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了国家的整体发展,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而不去进行有益的“尝试”呢?只要我们企业的发展能力增强了,群众的生活有保障了,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也是价值的体现和对国家的贡献。
第三,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企业发展需要市场,需要同相关企业的战略协同。就像做人,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各方不同环境中,不但是要有经济来源,通过个人经济的来源兑换所需要生活物质,还要面对社会中的各方突发问题,以及人情世故的“迎来送往”,这样,才能让人到个体的存在,不至于被社会遗忘。企业同理,你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没有通过市场来塑你的“名”,谁来与你共求发展,共谋利益。如这次联通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腾讯、百度、阿里、京东这些企业至少都是国内行业中的领先者,知名度非常。不说它们同联通有着战略上的协同及相应的市场关系,单就这一环节来说,就已经获得了成功。此后,人家可能会津津乐道,强强联合呀!不但以此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联通的知名度,而在拓展中国联通的发展空间方面,也给予了企业一个更大的舞台。
虽然这次中国联通的混改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产物,但不能不说中国联通的决策层是很有魄力的,他们认识到的了改革的好处所在,是他们发展的一个绝佳平台。而反观国内其他企业,如煤炭行业。为什么前几年煤炭行业经济总量下滑或是局面恶化,一方面有外在因素影响,而根本的问题是做不到与时俱进。仅从行业局部说,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非常突出,安全重与生产,安全先与生产,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虽然目前煤炭企业的整体安全形势较以往有所好转,但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管理就真的好了,我们的经营就真的与市场接轨了。固步自封,心有疑虑,是每个煤矿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真实写照。在一个煤矿,主要管理人员执政的时间大约为6年左右,过了这6年,有什么变化,也未可知。如果在这6年里,我动作大了,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那么6年后呢?我也可能再换个矿,依旧重复下个6年。或者是因改革力度过大,影响了部分人的利益,可能要被“拿下”。如此,还不如按部就班地把这6年做好,管好自己的“帽子”,安稳退休。这就决定了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不能进一步的扩张,而没有扩张,又何来更大的利益,何来为国家煤炭事业的奉献呢?
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已经出现,而2017年度其他有国企业的动作呢?钢铁、煤炭、基建、电力等等,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这些行业是要被关注或“波及”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呢?
作为一名在煤矿基层工作了30多年的“资深”管理人员,我深为煤矿当前的局面堪忧:内斗,做表面文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利益面前是条“龙”、困难面前是条“虫”,守土有余、扩疆无术,不求的功、但求无过,等等。煤炭行业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从大局来说,可以在煤矿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向“托拉斯”迈进,当然要摒弃资本主义在“托拉斯”中的特征,还要注意规避《反垄断法》条款。
事不可一蹴而就,事关改革大局,是需要一定时间来研究,摸索的,但并不能因此而没有行动。那么,煤矿企业如何来改革呢?个人愚见认为,要先走上一步,把改革的成绩显现出来,让大家看到成效,得到“好处”,就有利于下一阶段的深入化了。
一.以作业流程改革为核心,实现科学的集约化作业。煤矿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煤炭产品的产、销和围绕产品产、销的配套环节,如开拓、掘进、通风、防突、机电运输、安全监管等,这一系列的作业流程是煤矿企业运作的生命线。煤矿企业产生并长期服务于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国家的能源基础,长期充当了政府的根基,漫长历史及特殊的角色,决定了煤矿企业作业流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尽管近年来也进行了全面改革,但目前的作业流程还存在着重复、繁琐、落后等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情况。因此,煤矿企业只有从作业流程改革着手,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作业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作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自然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煤矿企业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生产效果。
二.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缩小管理时空,增强应变能力,使集约化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创造了新的时空观念,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作业规则,从而给煤矿企业集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但目前我们除了按手工操作方式实现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外,如炮采转综采,炮掘转综掘外,其他的作业流程和办事的方式却并没有多少改变。虽然一些企业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矿井建设新思路,已经注意到了信息化建设对煤矿企业的重要性,但如果真正地作用到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很好的基础来维持,从而挖掘出集约化管理的最大潜力。
三.进行机构整合。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煤矿企业除了追求效益最大化外,还要重点突出管理实效。目前,有一些煤炭企业正在尝试职业经理人的的做法,就说明了管理人才的重要性。能给企业带来各方效益的管理人员才是重要所在,而不是打人海战术。因此,精兵简政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必须减负,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是带领企业迅猛发展的基石。要根据业务性,重新审视我们的管理格局,对一些给企业创造效益不明显的机构和人员,除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该撤销的撤销,该“减肥”的“减肥”,该合并的合并。当然。国家层面如果能在这方面有切实的改进,更能对下一阶段煤炭企业的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经营回报。集约化经营除了要求效益高的作业活动外,还要通过经营要素的集中调整和重新组合来提高人均效益,并最终增加总效益,这是集约化管理的重心所在。要素配置的重点是围绕煤炭企业作业活动的原点,从作业环节上实现无障碍配合,或者是少障碍配合。要素配置的优化调整,要伴随着机构的整合进行。一是集中管理,在一定授权范围内对经营要素的配置采取统一管理。如煤炭产品的生产到销售,从内部层面上讲,主要环节就是产品的生产到运出环节,这期间,就要求产品生产单位不单要考虑产品的生产,还考虑从生产出来到运出来的各个环节。生产期间的防突问题,要有防突方面的专业人员;通风问题,要有通风方面的专业人员;运输问题,要有运输方面的专业人员;安全问题,要有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员,所有围绕产品的环节有有专业人员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些专业人员可以统一归属生产单位管理,尽可能地把存在的问题消灭在内部,而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主要领导去平衡、协调,影响生产或降低时间效益。
五.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一是对于生产单位的大包型管理,要制定对单位管理者的严格问责和追究制度,以免造成一家独大下的制约缺失。二是适时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各个单位间要实现自负盈亏,相对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经济实体,促进单位管理人员全面素质的提升。三是完善公司内部相应的生产经营服务、监管、仲裁机构,为内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及规范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好基础。四是增强大局意识,一切都围绕企业及本单位的经营效果,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因行政命令造成的单位间的抵触,有助于各单位干部职工的创造积极性延伸。
六.转变观念,树立大格局意识。思路决定发展格局,状态决定发展空间。作为煤矿,面对煤炭行业的不景气,要通过认真、深入分析在煤炭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全方位的对标学习、深层次的会议碰撞、多维度的学习提升,有效激发活力和潜力,为矿井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方向。我党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没有不好的员工,没有不能教育的员工,关键是能不能始终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谋福利。只要我们的管理人员秉承一切为员工的心态,群众是可以理解、支持的。七.创新体系,重塑规范。坚持“垂直指挥、部门参谋、基层执行”的取向,积极运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纵向逐级要少、横向协同要密”管理格局。管理人员按照“一专多能、一职多兼、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原则,根据岗位设置确定一般管理人员职数,减少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岗位,合并业务相近、交叉管理岗位,实现管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基层单位副职由各分管领导按照规定职数设置,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与民主推荐等多种灵活方式确定。对岗位发生变化的,及时将职级纳入档案管理,工资待遇按照新的岗位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对超编人员和落岗待聘人员以及因机构撤销、注销、合并等产生的离岗及富余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无情下岗、有情安置”的工作思路妥善进行分流安置。
八.引入民营机制,实现管理契约化。按照“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总体构想,将权力中心下移,创新实施“模拟法人”管理模式,薪酬、材料、配件、维修、人力等费用以“契约”方式实行大包干,赋予项目部(区)人财物权限,使其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每月初,矿与项目部协商确定生产任务目标,签订模拟法人月度承包合同,按吨煤单价和延米单价结算,实行目标成本、产量、薪酬、人数联动总承包,日清日结当日收入。如何当前引入民营资本确有困难,可以考虑在矿井内部引入全员入股的方式,让每个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让他们成为矿井兴衰的主要参与者。每个股东的奉献与企业的的业绩挂钩,同心协力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方方面面指手划脚,还企业一个高度民主的良好发展氛围。九.坚持管放有度,目标管控出成效。实施“三管三放”,从矿层面,管住项目部经理、管住主要指标、管住考核追责,充分放开项目部自主经营权、自主用人权、自主分配权。每天所有经营指数录入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进行公布,系统月底自动生成反映当月盈亏情况的报表,改变一月一统计的模式,杜绝了月底调整和“亏损无底线”现象发生。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和岗位进行实时监督,确保“该投入的材料一分不能少,不该投入的材料一分不能投”。
总的来说,煤炭行业的改革需要一部分单位先行动起来,有利于行业的宏观考察与指导,全力配合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大计方针的顺利推动,同时也有利于先动起来的的单位更早地获得改革的收益,为维护国家改革发展贡献企业的自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