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散煤治理事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在当前散煤治理的各项措施中,以清洁能源替代和清洁煤炭替代劣质散煤是有效措施。在煤炭消费大省山东,近年来,散煤治理尤其是以清洁煤炭替代劣质散煤取得了明显效果。
山东
散煤消费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长效治理措施?未来将如何布局深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
2017年山东95%以上散煤达标
中国能源报:山东近年来散煤消费情况如何?乔乃琛:
2017年,山东产煤1.3亿吨,位列全国第六;消费煤炭约3.7亿吨,占全国的10.6%,其中城市取暖和居民用煤约3800万吨左右,包含居民散烧1100万吨左右。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清洁化治理,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关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山东煤炭行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核心,树立“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和对“坑口”“炉口”“烟口”的全过程管控两大理念,以及严格落实“三口”责任,通过建设质量标准、政策法规、清洁煤炭加工储备配送、质量检测监控和联合执法、科技装备支撑和综合保障六大体系,构建了“围绕一个核心、树立两大观念、落实‘三口’责任、构建六大体系”的“1236”长效管控工作体系。
依托该体系,近年来,山东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治理工作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开,从单项举措到系统推进,实现了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双促进”。2017年,全省95%以上的散烧煤炭达到民用散煤质量标准,推广清洁煤炭450万吨,更换民用节能环保炉具57万台,有力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去煤化”观点?乔乃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重要的“两山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绿水青山”,就要系统解决大气污染物排放问题,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治理必须贯彻落实的一个核心。
对于煤炭,山东煤炭行业树立了“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观念。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山东煤炭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80%左右;2009年开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2017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39%。
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格局,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煤炭作为最丰富、最经济、最有保障能力的能源资源,其一次能源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
煤炭是由亿万年前的绿色植物经过复杂衍变而形成的,同其它能源一样本身并不“肮脏”。要破解当前“能源保障”和“环境污染”的难题,在大力实施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减量替代的同时,有效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清洁化治理,努力把黑色煤炭还原成绿色资源,把高碳资源变成低碳财富,既能安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又能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中国能源报:以山东为例,要实现散煤治理真正有效,应重点把握哪些环节?乔乃琛:
坚持从源头抓起,实施煤炭生产、加工、储运、燃烧、转化全过程严格管控,最大程度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抓紧抓牢煤炭生产消费坑口、炉口、烟口的“三口”全过程管控,才能从整个产业链上保证散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具体来说,“坑口”即清洁煤炭的生产加工,通过强化井下生产现场管理、提高煤炭入洗率、研制清洁煤产品等,确保煤炭企业生产加工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清洁煤炭及其制品,包括洁净型煤、改性型煤、符合标准的洗选煤、优质无烟煤、水煤浆、高效煤粉及煤制油、煤制甲醇等。
“炉口”即“清洁煤炭+高效环保炉具”的配套使用,确保“好煤配好炉”。以民用燃煤炉具为例,普通花盆炉等传统老式炉具,污染物排放高,热效率普遍低于40%;而新型节能环保炉具,烟尘排放低,热效率能达到70%以上,有的能达到95%以上。既能够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又能够实现煤炭消费减量。
“烟口”即强化环保管理,确保排放达标。
实践证明,严格把好“三口”关,尤其是“坑口”“炉口”关,清洁燃煤完全可以实现超低排放或近零排放,像燃烧天然气一样清洁,甚至比燃烧天然气排放还要低。
中国能源报:政府部门在这些环节上扮演何种角色?乔乃琛:
近年来,山东各级政府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落实“三口”责任。
对“坑口”,各级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引导提供有效供给,生产加工出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清洁煤炭及其制品;
对“炉口”,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严控煤炭流通环节,加强炉具生产企业监督,提高炉具产品质量和节能环保性能,淘汰更换落后燃煤炉具,推广使用符合煤炭清洁利用标准要求的炉煤配套产品;
对“烟口”,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强化检测监控、环保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和联合执法等,实现清洁燃煤超低排放或近零排放。
“三口”各负其责,同时又互动联动。
中国能源报:除了落实“三口”责任,山东还为散煤治理提供了哪些制度保障?乔乃琛: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散煤治理工作,将散煤替代和清洁化治理纳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低碳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山东省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等。
省市县三级均成立散煤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职责,加强调度、检查与考核,逐步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财政制定落实煤炭清洁利用和散煤治理奖补政策,开通有奖举报电话,其中2017年省级设立举报奖励资金45万元,赢得了群众理解和支持,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整体合力。
既要健全标准、法规,也要强化全流程监管
中国能源报:标准缺失、执法依据不足一直是困扰散煤治理的难点,山东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乔乃琛:
我们坚持由大气排放控制标准倒排燃煤和炉具标准。2016年10月,山东省发布实施了民用散煤、民用型煤两个地方标准;今年我省将全面实施国家关于民用散煤、民用型煤的强制标准。
目前,我省民用节能环保炉具技术标准、检测方法已经在省质监局立项,争取年内完成编制和发布。山东省工业煤粉质量标准已经发布实施,与其相关的5个地方标准正在加紧编制。这一系列地方标准的编制实施,将有效解决煤粉锅炉运行、监管标准缺失问题,切实发挥标准技术引领作用。
当前,煤炭消费领域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必须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为此,山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见》《全省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方案》《山东省农村地区散煤清洁化治理行动方案》和《山东省散煤清洁化治理工作检查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出台实施了《山东省实施〈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细则》《山东省实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细则》和《山东省煤炭经营储煤场地管理暂行办法》。
同时,《山东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管理办法》已列入政府立法计划,正在起草制定。
中国能源报:如何保障市场上清洁煤炭保质保量供应?
乔乃琛:
在严控劣质煤流通的同时,为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风险、便利群众,山东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清洁煤炭加工储备配送体系。依托省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大型煤炭企业、煤炭物流园区、清洁煤炭配送网点等,逐步建立起了政府主导下的省市县三级清洁煤炭加工储备配送体系。
其中,省级侧重于电煤保障供应,市级侧重于工业窑炉用煤和原料煤的配送,县级侧重于居民生活用煤保障供应。通过优化配置清洁煤炭加工、储备、配送三大功能,向煤炭精细加工和统一配送推进。
为保证清洁煤使用质量,我们构建了完整的质量检测监控和联合执法体系。围绕清洁煤炭和民用炉具质量检测监控,以省煤田地质局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为主体,省节能服务中心和山东科技大学为两翼,构建省级检测监控体系,成立省煤质检测监控指导中心,市县两级配套整合现有机构、技术、装备和专家力量,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检测监控体系。先后发布了2期检测机构推介目录、4期“煤炉匹配”产品推介目录,实行民用节能环保炉具和清洁煤炭统一检测、统一配送。
同时,建立了煤炭、公安、交通、工商、质监、环保等11个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合执法体系,实现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储煤场地、环保要求、市场销售等全流程监管。
中国能源报:科技创新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散煤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乔乃琛: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人才作用,以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签约了参与山东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企业充当了科技创新排头兵。
如兖矿集团目前已建成水煤浆气化国家工程中心、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洁净利用研发基地;通过实施“蓝天工程”,加快推进高效改性洁净型煤、新型系列解耦环保炉具、工业锅炉超低排放等技术研发推广,实现了“烟煤无烟化、高硫煤低硫化”,为散煤清洁化治理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该集团旗下的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阶段获得50多项专利,于2015年9月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欧V标准的优质柴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