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中国能源体系的支柱。我国
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煤炭占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60.4%,煤炭提供了70%左右的能源和60%以上的化工原料。煤炭作为我国
能源结构中的主导性能源和基础性能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能源结构持续改进,煤炭占比不断下降。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由十年前的73.6%和2016年的62%降至2018年的59%,创历史新低,但仍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6%,未来趋势仍以下降为主,但中短期内煤炭仍为中国第一大能源支柱,重要性不可低估。
供给侧改革反转行业景气度。从2013年起,受制于产能的持续大幅扩张和需求增长的明显放缓,经历了黄金十年发展的
煤炭行业步入景气下行通道,并在2016年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境。但是始于2016的供给侧改革却令行业景气度发生了反转,并将景气度维持至今。
总体来看,煤炭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2018年略偏紧,预计2019年与2018年持平或总体略宽松。预计2019年煤炭消费将保持基本平稳,增量有限,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加快,主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能力加强,煤炭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向宽松方向转变。
行业面临的问题:1.行业发展理念与新时代不相适应。煤炭行业的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挑战,行业发展的理念和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还有待深入研究。2.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全国煤炭产能目前在40亿吨/年左右,在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11亿吨/年左右,进口2.5亿吨左右,但与全国煤炭消费40亿吨相比,煤炭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煤炭行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小煤矿众多,落后产能退出难等问题突出;非煤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未成为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从煤炭企业利润分布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前20家企业,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低,少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扭亏尚未脱困,个别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拖欠税费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3.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职业健康水平亟待提升。4.行业亟待增进社会对煤炭的理解和认识。
未来,建议建立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完善煤炭现货市场,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全国煤炭生产、供应、消费大数据平台,健全煤炭应急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建立中长期合同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动行业向清洁能源战略转型。完善清洁生产机制,鼓励原煤全部洗选,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推进对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度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煤炭的深加工和低阶煤分级分质技术发展。促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建立国际化发展体系,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坚持以“一带一路”主要产煤国为重点,支持煤企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产能合作、专业化合作、技术服务,培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以煤炭产能合作为契机,促进国内煤机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国门,并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健全和完善煤炭产业政策保证体系。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推动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供需基本平衡和行业效益的提升,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企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