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用完港口和用户获得新配额
自2015年以来,除少量朝鲜、印尼和蒙古煤炭遭到海关退货之外,煤炭进口整体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此外,进口配额是
进口煤控制的有力手段。从2017年开始,政府加强了煤炭进口管控,通过向海关和主要进口商发放配额形式对煤炭进口进行调控。原则上,进口配额是根据前几年的进口量而定的,并根据当年的供需情况进行调整,但不会向公众披露。
21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的世界煤炭领导者交流大会(World Coal Leaders Network)上,汾渭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华认为,“如果政府继续严格实行进口煤平控政策,那么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只有1000万吨进口煤可通关,比前三个季度每月2800万吨的平均水平大幅下降63%。但在冬季保供的压力下,这一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刘新华预计,四季度煤炭进口可能与去年第四季度类似,相比三季度明显下降,但仍将保持同比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进口煤收紧措施并未像预期的那样严格,一些用完配额的港口和用户获得了新的配额。通关时间虽有延长但并未停止。因此,我们预计今年煤炭进口量平控的目标不太可能实现,全年进口量会超过3亿吨,甚至可能高达3.2亿吨。”
前三季度进口煤大幅增加主要原因
一是我国
煤炭需求保持强劲。尽管经历外部环境收紧,但“补短板”、“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拉动投资增速回升,需求继续看好,火电发电量保持增长态势。
二是平控措施没有发挥作用。目前,不能异地通关,只对贸易商带来有一些影响,对大型电力企业影响很小,造成1-9月份,我国进口煤同比增加了1329万吨。
三是国内煤炭竞争力不如进口煤。铁路运距远、费用高,煤炭由大秦线、蒙冀线运到环渤海港口,再由船舶转运到南方接卸港口,费用高出澳洲煤到岸价50元/吨甚至100元/吨。
今年下半年以来,进口煤过度增加,不仅仅是影响国内市场煤价格走势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北煤南运的畅通,将改革红利拱手让给外国贸易商。
进口煤数量高位运行将会常态化
今年以来,随着煤炭先进产能的不断释放及产地煤矿的复工生产,煤炭产量整体呈现增加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1-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273645万吨,同比增长4.5%,增速与1-8月持平。进口方面,今年以来国内及进口煤炭产量整体呈现增加态势,供应相对充足,尤其是进口煤增幅明显。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中国共进口煤炭25057万吨,同比增长9.5%;煤炭进口金额约198亿美元,同比下降2.3%。
限制进口煤的政策一直存在,而且发改委也在去年的会议上表示2019年煤炭进口数量不得超过2018年,但为何今年以来进口数量一直呈现增加态势呢?具体分析如下:
(1)冬季用煤高峰期来临。临近冬储,保证煤炭市场的充分供应是首要任务,而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又是有效的补充。因此在此关键时期,出台收紧进口煤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2)今年以来国内动力煤价格仍处于绿色价格区间的上方运行,整体高位运行。发改委规定的绿色价格区间是500-570元/吨。而今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的实际成交的平均价格在600元/吨。价格仍处于偏高水平,如果收紧进口煤会进一步加剧煤价上涨。
(3)为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基础。9月26日,国常会会议决定取消煤电联动机制,将煤电标杆电价改为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这将进一步提高电价的市场化程度和水平。基于目前煤炭市场供需格局来看,电力市场化程度提高后,需要有合理的煤炭价格,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荐电力市场化改革。
对发电企业而言,后期盈利空间会有收缩。政策中明确指出,基准价按各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明年暂不上浮,特别要确保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只降不升。浮动电价的上涨幅度小于下跌幅度,而且2020年电价只能降不能涨,政策导向不利于
燃煤电厂,燃煤发电企业要下调上网电价,电价下调后燃煤电厂的盈利能力会进一步降低。燃煤电厂盈利水平下降后,就只能打压煤价。
对
煤炭企业而言,后期煤价会继续承压。2020年电价只能降不能涨而且电价的上浮比例小于下浮比例,电厂利益要更多的向用电企业倾斜,因此电厂会维护自身利益只能向煤企施压和索要利润,因此打压煤炭价格是必然。在当前煤炭市场供需格局不断偏宽松的状态下,发电企业会进一步打压煤价,煤炭市场价格将承压下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20年的年度长协基准价格。
后期来看,随着煤矿新增产能陆续投产释放,国内煤炭供给能力将不断增强,再加上后期出台收紧进口煤政策的可能性较小,进口煤数量将持续增加,预计2019年进口煤数量突破3亿吨是必然。后期来看,在国内继续增量,进口政策执行放松的背景下,2020年煤炭市场供应偏宽松已成定局,而需求端难有大幅提升,因此煤炭价格重心将进一步下行,将在绿色价格区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