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山东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1%,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落后燃煤机组超500万千瓦,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5倍。
山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栾健会上表示,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省能源局自2018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把“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作为核心任务,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
“四增”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其中,核能安全高效利用稳步推进,去年初,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实现“双投”,标志着我省在运核电实现“零突破”,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开辟了核能供暖新模式,建成全国首个核能居民供暖项目,被授予“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并召开全国现场观摩会,为全国清洁取暖贡献“山东经验”。”外电入鲁”取得了新突破,“十三五”以来,我省初步形成了“三交两直”特高压受电通道格局,接纳外电能力突破35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已将“陇电入鲁”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我省企业主导的4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5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已在甘肃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两减即突出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2016至2019年,全省退出各类煤矿85处,化解产能3839万吨,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退出。今年计划关闭煤矿8处,退出产能806万吨,目前已关闭6处,退出产能366万吨,其余10月底前关退到位。“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落后燃煤机组超500万千瓦,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5倍。今年底前,全面完成7个传输通道城市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15公里供热半径范围内落后燃煤小机组关停整合任务。
一提升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提升新型能源发展水平。探索“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利用退运电池建设的独立储能电站,为我省乃至全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储能建设新模式开辟了新的路径。出台面向2030年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的总体发展布局。推动实施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潍柴氢燃料发动机及整车制造、东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一批重大产业和示范项目,全省已建成加氢站9座,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260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