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仓”是井下原煤运输的重要一环。在冀中股份东庞矿,采区出煤系统常采用“工作面皮带+煤仓+采区皮带”的方式。
可是,笔者从技术科科长吕风口中得知,东庞矿对部分工作面的出煤系统做了优化,用“溜煤眼”替代“煤仓”,预计可节省煤仓建设支出近300万元。
8月7日,笔者来到6101皮带车场,跟着开拓二区区长张业逛了一圈,果然没有发现煤仓的“身影”。只有一个被防护栏围起来的溜煤眼,用于溜放煤炭。
“建煤仓要一个月时间,溜煤眼只要七天,工序还少,你说是不是省时省力又省钱!”张业说。
据吕风介绍,这几年,东庞矿持续推进“增节降”项目,引导干部职工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他们在从技术上寻找创效点时,将目光投向了煤仓。
“采区煤仓用于储存采掘时挖出的煤炭,但是2618、6101、6103等工作面回采时出煤量较小,储量大的煤仓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还浪费资源。”吕风说。
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科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对2600辅助采区中部车场和6号煤6100采区各车场出煤系统进行了优化,将出煤系统优化为“工作面皮带+溜煤眼+采区皮带”的模式。
思路一变天地宽。新的模式直接利用反井钻机施工的溜煤眼作为出煤系统,减少了溜煤眼扩刷、下口浇筑、承重墙施工的一系列后续煤仓施工工程。
“单个出煤系统改造可直接减少支出近50万元,我们目前计划对6个车场进行出煤系统改造,全部完成后,可节省支出近300万元。”吕风介绍。
除了经济效益,这个项目还带来不少社会效益。通过系统优化,单个车场可缩减施工工期23天,即可提前23天开始进行采掘巷道施工,为缓解东庞矿紧张的采掘接替形式,具有较突出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东庞矿2600辅助采区中部车场煤仓已投入使用,下一步该矿将继续在6号煤和其它类似生产地区对采区出煤系统进行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