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冀中股份万年矿围绕材料管理、设备检修、创新创效等关键问题,深入开展“增节降活动”,出实招求实效,精细管理,拓宽挖潜渠道,确保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严管理,节约有“道”
“要确保领取和回收的各项材料都有迹可循,做到台账跟踪,保证所有材料都能用在刀刃上。”该矿一采区区长孙超在区务会上说。
今年以来,他们聚焦材料备用、领取、使用、回收等关键节点,实施了层级成本管控措施,将材料费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分解,形成“矿下达的作业计划-单位分解各班组材料费-月中监督-月底考核兑现材料费”新模式。定期组织井下备品备件和材料回收巡查,通过强化监督和加强考核的方式,收集整理各单位材料使用情况并进行通报,按照“节奖超罚”的原则,强措施、出重拳,坚决杜绝材料丢失浪费等不良现象发生。
为了提高回收材料的重复使用率,他们将回收的旧料进行翻新加工,对小零件维修再利用,切实做到“废材活用”,大大减少了新材料、新设备的投入。
抓检修,降本有“方”
“更换100米新皮带价值约16000元,更换防跑偏辊杜绝皮带跑偏,加强皮带维护,仅需400元,我们坚持强化预防性检修,避免因小问题造成大损失。”设备科负责人卢斌介绍,生产过程中许多看似严重的设备问题大多是小细节检修不当所致。
他们以提高职工思想认识入手,详细汇总设备故障次数、类别、影响生产的时间等情况,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向职工讲明机电事故给生产任务、经济效益造成的损失,进一步算清算明“经济账”,引导职工树牢“降低机电事故率就是增加经济效益”的理念。
通过坚持养护与维修并重,在机电设备管理上细化责任、落实包保,强化日常预防维护检修,做到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漏滴”。回采专业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做到了小问题现场修复、大问题井上返修。本着“能用不领新、能修不弃旧”的原则,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能效。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缺陷问题,大幅度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提质增效增添了新动力。
强举措,控本有“术”
“材料配件领用根据当班生产任务的种类、数量由班长统一安排领取,领取量不超过10%,由值班人员签字后到仓库领取,仓库保管员凭材料清单如实发放,并做好台账记录。”
经过一系列流程后,习惯了“要什么领什么的”生产服务区材料员薛跃广深刻感受到领料期间不再像往常一样随心所欲了,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构建“大成本”管控体系,创新成本举措,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成本管控中的职责。让“省下来的就是工资,浪费的也是工资”理念深入人心,千方百计降低运营成本。
二采区在132109工作面过老巷期间,积极开展了“升井不空手”废旧材料回收活动,树立“成本管控、人人有责”的理念,每天早会对生产材料领用、回收情况进行通报,并建立成本管控台账,三季度以来,共回收板梁、铁鞋、风水管等材料,节约成本4.5万余元。
后勤服务科极探索降本增效的方法,组织电工到供应科废旧物料区对18W的LED节能灯管进行淘捡。通过拆解、重装、维修等举措,共筛选可利用灯管进400根,按照折旧费用计算可节约成本7000余元。
精用工,减人有“策”
“我们在北二煤柱工作面安装皮带集控系统,在地面值班室就能实时监控工作面皮带运转情况,对现场的安全掌控更为及时,利用通话装置与现场联系,对生产指挥更为实时,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在运输巷集中控制箱,安排一人就可以看护皮带运行,节省两名皮带输送机司机,实现减人提效。”一采区副区长郑子鹏介绍说。
为达到减人效果,他们决定打破岗位工种界限,对所有岗位进行实际摸底,按照“两个优先”原则严格控制各岗位人员,优先使用“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优先清退长期缺勤、不在岗人员,压减用工总量。
通过在13904工作面探索实施了原煤生产和机电检修“班组承包制”,将原检修班人员划分到生产班,在完成工作面生产任务后,生产进行上下巷替茬和上巷标准化任务,机电进行全岗位检修,外出大件,以及下巷标准化任务,实现了兼岗并岗,做到了减人提效。
一采区针对生产力量相对不足、面短产能小等情况,坚持“一区两面”生产,并探索实践“一区两面”精用工管理模式,上半年清退长期缺勤、不在岗人员11人,实现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人均工效大大提升,形成了精干高效的生产格局,保证了人员不增,且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实现了稳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