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设备检修到开车调试,煤制油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六抓”工作法,并用行动印证:忠于职守,就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乐于奉献,就是在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当净化三系列装置正常运行的指示灯再次亮起,映照着的不仅是焕然一新的设备,更是煤制油人“忠诚、担当、实干、创新”的精神丰碑。这种扎根一线的坚守、攻坚克难的勇毅、甘于奉献的情怀,正是煤制油人最亮丽的底色,也必将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动力源泉。
——题记
四月的春风裹挟着奋进的气息,在气化一厂的装置区掀起层层热浪。当人们还沉浸在春日的静谧中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检修攻坚战已悄然打响——从4月8日到4月15日,在这场持续7天的净化三系列装置局部检修中,气化一厂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汗水书写担当,在设备林立的厂区谱写出一曲煤制油人的奉献赞歌。
运筹帷幄:以匠心筑牢检修根基
每缩短一小时的检修时间,就向年度目标完成多靠近一步。为此,厂领导班子牵头召开7次专题会议,对检修方案、人员调配、安全管控进行“地毯式”研讨,将32项检修任务细化到节点,绘制出精准的“作战地图”。车间设备组提前完成45吨重的换热器芯子、200余件特殊螺栓的储备、大吊车的调度协调,安全监督组制定“双盲检”制度,对动火、吊装等12类高危作业实施全程视频监控,为检修筑牢“安全堤坝”。
党员先锋:用初心点亮攻坚之路
在富/贫甲醇换热器更换现场,300吨吊车的吊臂划破夜空,100吨辅助吊车稳稳托住45吨重的“庞然大物”。面对锈蚀变形的法兰螺栓,三车间党支部9名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展开昼夜鏖战。他们连续16小时开展除锈作业,掌心磨出的血泡浸透手套,却依然精准控制着每一道工序:确保重量达45吨,长度约为12米、直径2.1米的换热器芯子上180个螺栓全部开展除锈作业;喷松动剂要对螺栓螺纹全覆盖,螺栓回装误差必须小于0.2毫米,法兰间隙需用游标卡尺进行反复校验。“党员就要在最吃劲的时候顶得上!”突击队成员们不约而同的这句话,成为检修现场最响亮的誓言。
技术尖兵:以钻研攻克工艺难关
张庆福所在的技术攻坚小组未雨绸缪,在开展压缩机阀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今年提出的“双冷凝器交替检修法”保障了净化四系列运行,降低了局部检修带来的油品负荷减少的损失。开车期间,张庆福从建循环到接气细心指导,一次性完成建立甲醇循环、接气导气、二氧化碳机组开车任务。“每一次检修都是技术升级的契机”,他笔记本上记满的设备改良建议,也将成为日后宝贵的培训教材。
青春力量:用热血浇筑奋斗底色
当夜幕笼罩厂区,检修现场的探照灯次第亮起,青年突击队的红色袖章在光影中穿梭。他们蹲在盲板区,用手电筒一寸寸检查法兰,262个阀门,486个法兰,每个接点都要经历 “目视——手触——肥皂水检测”三重检验。“00后”不甘落后,在净化三系列丙烯E2检修现场连续监护工作148小时,目不转睛盯着每一处作业现场,汗珠顺着下巴滴落,在工作服上画出坚守的“勋章”。他们用年轻人的较真,实现了开车阶段“零漏点”的目标。
精神永驻:让奉献成为企业勋章
7天,230多名员工的接续奋战,换来的是净化三系列装置的一次性开车成功:装置负荷提升5%,为下游合成油品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原料。但比数据更珍贵的,是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党员干部24小时轮班值守的值班室,青年员工写满建议的“金点子”看板……这些细节勾勒出煤制油人的群像:他们是敢于在设备上“绣花”的匠人,是愿为事业“扎根”的愚公,更是用奉献诠释初心的时代先锋。
净化三系列装置的局部检修已然落幕,但煤制油人留下的精神火种,正如同装置区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前行者。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正是无数个“他们”的默默付出,汇聚成推动全面建成科技引领、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管理卓越的世界一流能源领军企业的磅礴力量。
这
就是煤制油人的
精神图谱
这
就是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