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一列满载3000余吨黄陵煤的列车经西康、达万线抵达长江黄金水道万州港,在这里将进行“铁转水”作业,通过水运抵达终点码头,再经短途汽运无缝衔接至沿江工业企业。
“对比传统运输方式,多式联运展现出显著优势。”运销集团所属陕煤重庆港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范鹏现场算起经济账,“以装3000吨煤炭为例,装船需要3小时,装车需要10小时,且水运成本远低于汽运”。
据了解,这种“门到门”的全程物流方案,既保障了能源供应链稳定,又实现了降本增效。
近两年,陕煤重庆港物流有限公司着力推进运输结构转型升级,创造性构建“干线铁路+支线水运+末端公路”的立体运输网,推动煤炭运输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模式转变。
水路运输体系方面,该公司强化与重庆沿江港口合作,依托港口专业货运代理、运输船队等实现煤炭代理、装卸、运输一条龙服务,织密铁转水沿江直达航线,打造畅通高效水运网络体系。陆上,则以铁路站台、港口为支点,建成覆盖渝东北、渝西的公路集散中心,实现“最后一公里”精准配送。据悉,陕煤重庆港物流有限公司通过港航联动、路港协同,年联运量超百万吨。
在枢纽布局上,该公司实施“一港一策”战略:依托万州港三峡库区枢纽地位,打造长江上游煤炭中转基地;利用果园港铁水联运优势,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发挥珞璜港、江津港深水良港特性,形成辐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煤炭保供网络。
同时,陕煤重庆港物流有限公司按照分工明确、错位发展思路,根据“铁路→港口→水运→用户”匹配运输路径,分流分港发运中转,确保运距最短、成本最优。
此外,该公司强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联运领域的应用,实现物流信息实时追踪、智能调度、中转全流程可视化监控。并根据生产、需求、天气、水位等情况及时调整铁路运力计划、提高装卸效率、统筹规划堆场、组织协调船舶运力,为煤炭“联运快车”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