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四种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四个一流”创建目标,以用“赚钱”思维去“花钱”为核心,将成本意识融入生产运营全链条,通过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理念落地:全链条精算,实现成本效益最优
“如果我们将小保当煤在动力站燃煤结构中的占比大幅提升,预计年节支超千万元。”生产部负责人姜泊说道。
公司将“赚钱思维”核心精准应用于物料计划管理全过程,组织多部门相关人员成立专项小组,加大锅炉掺烧小保当煤比例,实施全过程精准配煤掺烧。经过为期6天测试分析,于6月11日成功将三台锅炉燃料切换为小保当煤,并同步制定《煤质变化测试方案》等三项安全保障方案。此项举措从源头为公司成本做“减法”,为整体效益做“加法”。
效益裂变:“精打细算”撬动全域降本增效
在“四种经营理念”引领下,工艺系统优化取得显著成效。蒸汽系统优化方面,针对夏季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以及关键设备故障导致的发电受限问题,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蒸汽平衡分析与风险研判后,果断切出一台故障减温减压器,成功将发电机组负荷由132MW提高至146MW,预计6-10月维持此工况可节省电费约2000万元,月均降本约400万元。工艺能耗管控方面,通过强化物料与热量平衡精准控制,公司目标将工艺气放空量严格控制在0.5%以下,无效放空减少50%,年回收资源价值可观。1-5月关键能耗指标持续领先,全煤单耗2.89t/t(同比下降4.0%)、原水单耗8.42t/t(同比下降9.27%)、电耗746.5kW·h/t(同比下降4.8%),均优于行业标杆水平。
管理筑基:标准化体系护航“花钱智慧”
为保障资源精准投入与高效运行,公司创新构建“五个标准化”调度管理,将复杂的化工操作转化为简明易懂、操作性强的处置卡、矩阵图等,有效杜绝返工、操作失误,显著提升装置运行平稳率。建立全厂生产系统风险点动态管理机制,定期组织风险点研判,通过安全环保APP定向推送责任人落实执行,实现风险动态清零。1-5月,影响产量事件同比下降11%,减损4559吨,乙二醇产量达74万吨,同比增产3%。
实践证明,榆林化学以“四种经营理念”为行动指南,在“精打细算”中闯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路径。截至6月24日,乙二醇项目已连续安全运行989天,并于今年3月创下单月产量18.07万吨的历史新高。这一系列成果,不仅彰显了精细化管理的强大效能,也为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榆林化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