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期(2025年9月10日至2025年9月1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76元/吨,环比上行1元/吨。
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情况看,本期共采集样本单位78家,样本数量为324条。5500K热值(硫分:0.6%-1%)的现货综合价格为690元/吨,长协综合价格为674元/吨,现货与长协的计算比例为1:9。从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中有3个规格品价格上涨,涨幅均为5元/吨,其余规格品价格持平。
本周期,终端消费淡季特征凸显,但环渤海煤炭供应结构性问题未明显改善,叠加主产地价格上涨拉动成本,沿海市场煤价再现涨势,带动环渤海综合煤炭价格指数小幅上涨。
一、供应端利多因素累积,支撑市场探涨情绪。时值“金九”,非电终端采购明显增加,尤其煤炭主产地地销采购旺盛,拉煤车辆增多,支撑煤炭主产地价格探涨。同时,生态环境安全保护督察组提出控制煤炭总量的要求,与国家能源局查超产、“反内卷”工作共同作用下,主产地煤炭供应有序恢复,增速略缓于预期,港口端长假及集中修前累库进程并不乐观,贸易商惜售探涨心态渐起,成本端支撑带动港口端煤价同步上调。
二、需求端接受度不高,但节前补库需求仍存。尽管近期在“秋老虎”影响下,终端电厂日耗维持在220万吨附近,但相较上年“秋老虎”威力而言,终端电厂日耗仍较上年同期偏低20万吨,库存同比转正,已高于上年同期,尤其在后续气温回落预期下,终端采购积极性并不高。然而国庆长假即将来临,且大秦线秋季集中修也将在长假尾端开启,目前来看北港货源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节前补库刚需仍存,叠加非电行业采购需求释放,短期集中性采购需求回升支撑沿海煤价探涨。
整体来看,沿海煤炭市场处于供需双弱格局,供应恢复通道不明朗与终端节前集中采购释放“碰撞”,叠加成本端支撑,短期上涨动能仍存。后续来看,本轮上涨可持续性或不及上一轮,三峡水库出库流量以高于上年超两倍运行,8月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同比保持正增长,清洁能源仍对火电形成替代;加之进口煤量价优势吸引下,印尼煤炭上周到岸量创下年内新高,进口煤环比正增长基本已成确定态势,清洁能源、进口货源及长协货源足以支撑淡季预期下终端日常消耗,后续市场煤价上涨幅度或受限,但仍需关注长假及集中修前供给结构性修复情况。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2025年9月10日至2025年9月16日),沿海煤炭运价大幅上涨。截至2025年9月16日,运价指数报收787.71点,与9月9日相比上行155.13点,涨幅为24.52%。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2025年9月16日与9月9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39.5元/吨,环比上行7.0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7.6元/吨,环比上行8.0元/吨;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9.8元/吨,环比上行8.1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