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伴随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降到347万吨,该地区煤价持续了七周不涨不跌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当日,秦皇岛地区所有煤种几乎都上涨10元/吨。
每年3月至5月是煤炭消费淡季。通常,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上升,煤价下行。然而,今年秦皇岛煤价出现“淡季不淡”行情。这正是晋煤限产保价、限外运显现的效果。据山西煤炭局公布数据,2009年一季度山西原煤产量为1.1亿吨,同比减少了1700万吨,煤炭外运量为9424万吨,同比下降近三成。但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首季山西产煤14319万吨。两相对比,今年前三个月山西原煤减产或超3000万吨。
山西煤炭外调量占省际间调出省的七成以上。在秦港库存中,山西煤占有较高比例。晋煤外运对大秦线、秦皇岛港库存以及国内煤价影响非同小可。
目前,山西煤炭限产保价初见成效。然而,中国经济走向、煤炭需求恢复程度、乡镇煤矿复产情况、新增煤炭产能投产、电力海外购煤等诸多因素,将使未来国内煤炭市场走势呈不确定性。
乡镇煤矿复产是决定09年煤炭供需和煤价涨跌的最大变量
2008年乡镇煤矿产量达99399万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36.6%。其中,最低的2月份仅为663万吨,最高的7月份为9176万吨,月均产量为8283万吨。去年第一季度,全国乡镇矿产煤仅9000万吨,但第二季度却上升至22163万吨,环比增长146%。乡镇煤矿产量弹性很大。
目前,产煤大省中小矿复产情况不好。山西、河南大部分地方矿未复产。大同市仅有1/8矿复产,产能约560万吨。原因是政府开出的复产条件规模不低于90万吨、且必须是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这几乎关闭了小矿复产的大门。山西煤炭局有关人士称,等到5、6月份,才有部分小煤矿恢复生产。
产量弹性大、占比高的乡镇矿复产无疑将成影响今年国内煤炭供给和煤价走势的最重要变量。近年来,小煤矿成了产煤大省政府调控煤炭产量、保煤价、保安全的王牌。不过,长期限产,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小矿一旦复产,会加速补偿限产期的损失,短期内会加大煤炭供应,造成煤价下行,并可能因超能力生产引发安全事故。
下游行业煤炭需求是否恢复尚难确定
2008年,我国原煤产量27亿吨,电力、钢铁、水泥、化肥四大行业消耗约22.3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的八成。电力消耗煤炭13.6亿吨,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50%。金融危机暴发后,发用电量急剧下滑。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由去年9月份的同比增长3.4%逐月滑落,最多跌至今年1月份的-12.3%,火电量同比大降至-16.7%。
受国家4万亿拉动内需逐步显效,今年2月和3月上旬,发用量跌势有所放缓。据中电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单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2.01%,相比较1、2月份累计用电量同降5.1%的幅度。然而,钢铁、有色、化工等用电支撑大户行业的用电量走势依旧不明朗。来自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月至4月上旬各旬日均统调口径的全国发电量同比降幅开始微弱放大。日均发电量3月上旬从93.7亿千瓦时,逐旬降至4月上旬的89.70亿千瓦时。
占煤炭消费17%的钢铁业今年1-3月粗钢产量1.274亿吨,同比仅增1.4%。因钢铁业前期复产过猛,需求未有效回升,且国际钢铁市场依旧疲软,2月下旬后,国内钢材库存增大,钢价连续第九周回调,价格已跌回1994年水平。
电力海外进口煤对国内外煤市影响将渐显
金融危机带来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疲软,煤价大幅跳水。澳大利亚动力煤从去年7月的近200美元/吨跌至目前的60多美元/吨。在日前结束2009至2010财年的日澳、中日动力煤长协谈判中,合同价均以70美元/吨落幕,大大低于去年125美元/吨和131美元/吨的水平;炼焦煤长协价也较去年大降57%至125美元/吨。
全球经济恶化也使海运费大幅走低。波罗的海干散货价格指数(BDI)从去年6月初的11000多点一泄千里至12月5日的663点,之后,受中国铁矿石采购增大一度反弹至2200点。如今,BDI又回到1400至1500点之间运行。
国际煤价和海运费低位运行使海外煤有了较高性价比。2009年的煤电争端和国际煤市低迷成了电力加大海外寻煤力度的催化剂。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煤炭1359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126万吨增长20.1%,一季度实现煤炭净进口621万吨。其中,3月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同增37.4%至572万吨。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浙能集团等已签订合同800万吨,第二批合同正在洽谈中,数量将不少于800万吨。华能集团和浙能集团已采购的同热值进口煤价比国内煤价还低50-70元/吨。
尽管电力进口煤数千万吨的数量与电力十几亿吨的年消费量不可同日而语,但不能小视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沿海电厂进口煤既能降低成本,还可对区域乃至全国煤炭市场形成一定影响,也为处于胶着状态的电力方提供了底气。
然而,电力大力进口煤并非没有风险。比如,短期内大力进口煤,可能拉高国际煤价,从而支撑国内煤价。据悉,因第一季度进口越煤数量大增,且进口企业未形成有效合力,越煤价格较去年末上涨二成。目前,澳煤、印尼煤和俄罗斯煤波动并不明显。未来,只要国际煤价合适,电力仍会加大采购量。
笔者认为,在下游需求较弱时,产煤大省长期限产则可能使企业失去部分市场份额、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重要客户及长期合作伙伴分崩离析、为“他省”和其它煤企作嫁妆。长时间限制外运将影响铁路完成任务,或会影响未来运力调配。此外,今年,因钢铁、焦化行业过剩炼焦煤需求将减少5000万吨,这些炼焦煤若转产为电煤,将对动力煤市场形成打压。
最不确定因素可能是来自政府对合同煤的态度。今年曾多次传出发改委协调合同煤谈判。3月上中旬,国务院政研室分别赴电力和煤炭双方调研。此前,业界普遍认为,2009年合同煤谈判将在4月份结束,但愈演愈烈的煤电博弈或让 “自主衔接”几乎成为泡影。电价机制未理顺、煤价大涨使电力集团在2008年大幅亏损。如果煤炭坚持不让步,政府亦不上调电价,电力集团们还会死扛下去。到了危及经济运行的关头,政府行政之手祭出或才会令煤电双方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