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对外贸易1.76万亿美元,增长23.8%,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中国港口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2006年中国港口形势分析
2006年中国港口是历史上吞吐量增长最快,港口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深刻的一年。总的评价可概括为:港口生产已开始适应并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需求;港口建设的大量投入使得港口能力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港口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需求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港口开始从制度竞争的层面参与国际竞争。在发展的大主题下,快速成长是2006年港口发展的关键词,生产增长的快速,港口建设的快速,呈现出六大亮点。
1.港口生产快速增长,世界注目
2006年我国大陆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亿t,同比增长15.4%,净增6.9亿t。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00多万TEU,同比增长26%,较上一年增长1800多万TEU,高于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
沿海主要港口生产形势大好,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5.37亿t,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到2006年底,我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t的大港已经达到13个,比上一年增加了3个。10大亿吨港均排名全球前20大港之列,前4位港口的吞吐量排名进入了前10位。
全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保持平稳增长,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TEU的港口计13个,其中有7个港口进入了世界集装箱大港前20强。2006年我国集装箱运输有以下特点:一是集装箱运输向少数沿海大港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我国有8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万TEU,合计7450万TEU,占集装箱吞吐总量的80%强。二是内贸集装箱运输增长速度高于外贸集装箱,全年共完成内贸集装箱吞吐量1630万TEU,同比增长31.9%,高出外贸集装箱运输11个百分点。三是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速度高于沿海港口,内河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5万TEU,同比增长37.5%,高出外贸集装箱运输16个百分点。
煤炭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运量约8亿t,同比增长12%。其中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4.1亿t,同比增长9.8%,增速略小于2005年;其中,内贸发运量达到3.45亿t,增长13.1%;自2006年国家财政部出台煤炭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调整的相关政策,煤炭出口运量同比下降了12.8%。煤炭装船发运主要集中在秦皇岛、黄骅和天津等港,该三港的装船作业量达到3.18亿t,占全国港口发运总量的75%以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煤炭需求量大,市场活跃,但大多数卸煤码头等级低,卸船效率不高,有些港口有时还存在运煤船只在港等泊、等货现象。
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继续增长,全年共进口铁矿石3.26亿t,同比增长20.6%。卸船作业主要有青岛、日照、宁波、天津、舟山等港,五港共完成铁矿石接卸量2.1亿t,占全国进口量的64%。鉴于大多数矿石运输都由VLOC(25万吨级以上船舶)承担,而我国的大型深水矿石码头的数量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减载运输、大船靠小码头、二程三程运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006年,我国石油及其制品进口量增速加快,全年原油进口1.45亿t,较上年增长14.5%;进口成品油3638万t,同比增长15.7%。我国已形成青岛、大连、舟山、宁波等大型石油码头和石油储备基地。
中国港口的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吸引了全球港口的注目,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大国,最大的集装箱生成地和出口国,最大的矿石、石油、煤炭运输国,港口的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提出的建成“世界港口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