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市场 » 国内煤炭市场 » 煤炭市场评述 » 煤炭研究展望 » 正文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解读

日期:2009-12-10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谢敏 张婧芳

国际煤炭网

2009
12/10
23: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山西 煤炭资源 整合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可以说,山西煤炭是我国煤炭行业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以来,“煤炭资源整合”成为山西政府工作报告中年年出现的字眼。特别是今年8月以来,山西煤炭资源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这项工作的推进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目前,山西煤矿兼并重组双方已有九成签订正式协议,兼并主体进驻率80%,接管率达68%,行业整合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围绕山西煤矿整合的议论却一直没有停止。

  对此,特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杜国银就山西煤炭整合进行分析解读。

  问:山西煤炭生产总量占全国的1/4以上,为我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山西煤炭业的情况。

  杜国银:山西煤炭资源储量与煤炭产量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甚至一说到煤炭,就把它当作山西省的代称。但我们都明白,这一称谓既代表了山西煤矿开发的荣耀与光辉历史,也暴露出山西省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隐忧。

  多年来,以煤炭开发为支柱产业的山西省一直把提高煤炭开采的经济效率,改善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促进煤炭业技术进步作为煤矿治理整顿的目标。其实,山西省对煤矿企业的治理整顿已开展了多年,此次只不过借全国矿产资源整合加大了力度而已。

  煤矿整合,整合的对象自然是煤矿开采企业。在此次整合前(2006年底),煤矿矿井数4389座,而今年矿井数已由去年的2598处减少为1053处,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关闭,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由此,山西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72个300万吨级左右的地方集团公司。全省办矿企业由2200多个减少到近130个,其中央企及省外大企业办矿46处。

  问:客观来说,山西小煤矿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山西煤炭生产的主力,这次山西煤炭整合为何拿小煤矿开刀?

  杜国银:从广泛的意义来说,小矿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小矿对解决我国矿产品供应短缺、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乃至提高矿产资源整体利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小矿多、贫矿多、难选矿多,再加上煤矿在我国南北差异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小矿、小煤矿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小矿的发展有其先天的不足和成长的致命弱点,那就是技术落后、竞争力差、规模效益、产业链效益差,难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如果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集中的地区,小矿占了矿产开发的半壁江山,那这个地区的资源效益和矿业开发的整体效益必定好不到哪里去,而到本次整合时,小煤矿产量仍占将近50%。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田规模大、储量集中,煤质好、煤种齐全,这种状况必然严重制约山西煤炭资源效益的充分发挥。所以,逐步减少小煤矿的数量,压缩小煤矿的产能,打造高效、先进的大型煤炭企业,发挥煤炭资源的规模优势,对山西来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就山西煤矿整合中的小煤矿而言,我想谈两点看法,一是根据国务院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意见,目的就是治理我国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整合必定是大矿并小矿,技术先进的兼并技术落后的,否则就失去了资源整合的意义。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矿业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是矿业大国,但却不是矿业强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山企业、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矿山企业很少。如果小矿的发展阻碍了这一进程,整合是必须的。所以,山西煤矿的整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拿小煤矿开刀。二是山西“小煤矿”的规模界定问题。此次山西煤矿整合力度之大可谓全国之冠,30万吨/年以下矿井一律关闭,整合后单井产量在90万吨/年以上。可以这样理解,30万吨以下年产量在山西属于小煤矿,年产量30万吨~90万吨也被认为是没有规模效益的矿井,当在兼并之列。我们知道,矿山企业的规模效益与其他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益不同,矿山的规模效益严格受矿床储量规模的制约,只有当矿山生产能力与矿床储量规模相匹配时才能显示规模效益。这就是说,山西省本次确定的兼并矿井规模下限是需要经济技术论证作依据的。

  因此,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一个问题是整合后全部维持单井产量90万吨以上,保有储量能维持多少年?尽管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否能保证矿井所在煤田一定时期内都能达到采储平衡?第二个问题是关闭的90万吨或者30万吨以下的矿井,这部分资源如何处理,是否会造成新的资源闲置或浪费。

  问:您如何看待山西煤炭整合这一举措,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杜国银:这一举措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从近期来看,山西煤矿整合对于整顿矿业秩序、改善不合理布局、促进矿山安全与环保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至于整合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既有整合本身的科学合理性,也涉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是否得当。如果整合后山西煤矿资源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能得到显著提高,煤炭的资源利用效率,经济运行效率显著改善,则整合的效果良好。而从长远来看,此次整合将彻底改变山西煤矿“多、小、散”的状况,为山西省从煤炭大省走向煤炭强省奠定了基础。

  问:对山西煤炭整合,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兼并重组是变相搞“国进民退”,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杜国银:矿产资源整合是政府主管部门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推出的一项旨在提高全行业经济效率的政策举措。矿产资源作为全民所有的资源,政府主管部门有权、有责任根据需要作出有利的政策调整。目前存在的对矿产资源整合,尤其是山西煤炭整合的异议和不赞同意见,也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政策长期失衡的结果。有反对意见不一定就说明这一政策就不行。过去这些年,我们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把矿业权的交易完全推向市场,当矿业繁荣时,各类社会资金纷纷涌入矿业权市场,其中不乏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这类投资者对矿山开发一无经验二无技术,有的根本就没打算进行勘查开发活动,只想在矿业权市场上赚一笔走人。投机的大量存在增加了真正从事矿业开发业主的交易成本,也降低了整个矿业经济系统的效率。同时,投机的存在会进一步扰乱矿业秩序,加剧矿业权市场的混乱。投机的出现是市场不健康发展的警信标志之一,作为矿业权市场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杜绝投机行为。所以矿业权管理的失控以及小矿的比重过高是导致采取整合手段的两个主要因素。

  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公有产权资源。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采用市场手段亦或行政手段本无可非议,但由于整合导致一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所以,社会上存在的对整合的异议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政策推行的代价。对于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实施对象来说,都不应认为“国进民退”是资源整合所要的结果。原则上,无论国有矿山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具备条件,都应该在资源整合中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现在国有矿山大多符合整合条件,民营矿山大多是被整合的对象。这是需要改变的状况,不然,我国矿业开发就会从一种结构失衡走向另一种结构失衡。

  问:此番山西煤炭整合方式有直接出售给国有集团、以矿作价入股国有集团、以及联合重组地方煤炭集团三种。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社会对山西煤炭整合方式争议较大,您如何看待这种整合方式?

  杜国银:从生产能力,技术力量,经营管理,资金积累等办矿条件看,国有大型煤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山西煤炭整合方式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主导这是必然选择。但在执行整合的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国有煤企、小煤矿“煤老板”必须明确各自的角色、作用。整合是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来实现的,这是市场行为,应通过双方充分协商解决。政府的作用是引导与调解,保障交易的公平与公正。

  一种政策的推行必定有受益者,也必定有受损者。对于损失要分清哪些是受损者应承受的“合理”损失,哪些是政策可以弥补的损失。矿业投资本来是高风险投资,投资者理应承担这种投机风险损失。但对于合法经营,业绩良好,完全是由于政府政策失衡造成的损失,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给与被整合者合理的补偿。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整合后国有矿山占垄断地位,只能被看作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状况。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民营资本实力雄厚,需要寻求投资渠道。所以完成整合以后,如何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矿业领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问:您觉得在山西煤炭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环节和问题?

  杜国银:此次山西煤炭整合不仅在本省反响巨大,其他有关省份也是反应强烈。就山西煤炭整合而言,我觉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整合后能否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产储平衡,保持产能持续稳定,是能否发挥规模效益的必要条件。从目前整合的结果看,山西全省的产煤能力由年产煤近5亿吨提高到近9亿吨,单井生产能力也大幅提高。如果勘查与矿山生产勘探跟不上,备采资源储量不足,将极大影响矿山生产能力的发挥,从而达不到整合的预期目标。其次,妥善解决小煤矿及其他煤矿业主的退出问题。如果对退出业主的问题不能合理解决,最终会影响到整合的顺利进行。最后,加强对整合后煤炭企业的管理,是对整合效果的巩固,应在管理、技术构成、经营水平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形成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境内外开拓市场的龙头煤炭企业队伍。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