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0年重点电煤合同谈判的最后一天。截至1月13日上午8时,今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初步汇总的合同采购量达到149161万吨。伴随着电煤价格迅猛爬坡,历时30天的2010年重点电煤合同谈判基本是“不谈而判”。
缘何“不谈而判”?
首先,煤电双方的谈判筹码极不对等。
谈判期间适逢寒潮天气阻断输煤路线,华东、华中多个省市因煤荒拉闸限电,煤价在一片“电荒”声中节节攀升。煤炭企业占尽谈判的“天时地利”;电力企业的态度也出现转变,从一开始的观望甚至抵制煤价上涨变为接受高价,希望尽早落实电煤合同,甚至为了争夺运力超额签订合同。
宏观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起回暖,早于预期,重工业用电量大增直接推高煤价。自2009年第四季度起,市场煤价一路攀升,涨幅超过30%,奏响了煤电谈判的紧张序曲。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影响了煤炭产能释放,煤炭供应日趋紧张。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11日,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湖北、重庆、蒙东、藏中8个电网采取限电措施,在国网营业范围内共限负荷1655万千瓦。电力企业人士透露,限于保电压力,公司到处找煤应急,对煤价已经基本失去议价能力了。
如此一来,谈判的强弱地位立显。一边是煤炭企业如愿收获平均上涨30-50元/吨的合同价;一边是电力企业背负高煤价的“宣判”,担忧行业性亏损将卷土重来。
其次,“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仍未根本理顺。
缺煤限电,这对煤炭资源稀缺的华东、华中地区来说不足为奇,但今年连山西、河南等煤炭产地也难逃“煤荒”厄运。
一方面是煤价的区域差异导致当地电煤大批流至外地,另一方面是当地电厂买高价煤的积极性并不高。这表明,在频发的煤荒表象掩盖下,煤电矛盾才是病根所在。
尽管今年煤电谈判形式革新,鼓励煤价市场化,但电价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并未最终形成。此次“一边倒”式的谈判再次激化煤电矛盾,加大了矛盾向下传导的压力。
据测算,如果2010年合同煤价平均上涨40元/吨,按照全国15亿吨电煤需求量计算,电厂2010年的成本将剧增600亿元,我国火电行业业绩在2010年上半年可能再度触底,甚至有可能再度出现全行业亏损。
煤电联动成为电力企业今年“免亏”的唯一希望。有专家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煤电矛盾的痼疾还得靠煤电联动这个“暂缓性”解药来治疗。然而,由于通胀预期日益增强,启动煤电联动存在不小的操作难度。国家发改委人士日前关于“今年煤价将保持平稳”的表态,也给煤电联动再添几分不确定性。
事实上,煤电矛盾的“终极解药”还是被寄予厚望的电价改革方案,从体制上化解煤电矛盾。国家电监会权威人士透露,目前该方案已经完成第一轮征求意见,正在紧急调整过程中。煤电矛盾积压日复一日,业界期盼这一“终极解药”尽早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