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能源如饥似渴的中国和印度几乎瓜分了澳大利亚尚未开采的大煤田-位于北部的加利利盆地的大部分煤矿资源,尽管这里在3年之后才能开始出产煤炭。
加利利盆地位于矿产资源丰富的昆士兰州,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00亿吨,除了其中12亿吨以外,其他均已被印度和中国煤炭企业收购一空。
9月18日澳大利亚女首富莱因哈特(Gina Rinehart)拥有的汉考克煤业公司(Hancock Coal)以13亿美元向印度GVK公司出售了部分煤矿、铁路和港口设施,并使后者获得了对79亿吨煤炭的所有权。这占到加利利盆地目前已探明储量的40%。另一家印度企业阿达尼(Adani)此前已购得这一地区78亿吨煤炭的所有权。
加利利煤田目前在大股东中,只有澳大利亚亿万富翁帕尔默(Clive Palmer)仍掌握着37亿吨煤炭的开采权。剩余的12亿吨属于澳大利亚班达纳能源公司(Bandanna Energie)和一家美国投资公司的合股企业。而据报道,帕尔默正在同中国投资者共同制定开采计划。根据双方的协议,帕尔默的矿业公司在加利利盆地开采的煤炭,将全部运往中国用以发电,合同期20年,金额达600亿美元。
由于中国的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而发电量的四分之三来自燃煤的火电厂,因而对煤炭的需求将保持在高水平。中国企业早已开始在澳大利亚并购能源和矿山企业的股份。其中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进入澳大利亚以来,已经收购了多家本土煤炭企业和煤矿,最近的一次并购是在今年8月。
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给该国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增长。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资源的巨大需求也抬高了煤炭、铁矿石等的价格。截至今年6月的12个月中,澳大利亚矿产和能源出口产值增长了27%。根据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经济署本周发布的预测,到2012年6月,矿产和能源出口还将增长21%。该机构负责人格拉夫顿(Quentin Grafton)表示,这一增长反映了市场"对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基本金属和黄金的需求仍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