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港航管理局组织西江沿江港航、船舶检验、航道管理部门,召开了过闸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实施宣传贯彻会议,宣告从4月1日起,西江干线所有新建船舶须全面执行“主尺度系列”。由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
西江航运干线经过多年来省部联合建设,航道条件大为改善,港口规模不断扩大,为水运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运输船舶存在主尺度杂乱,部分船舶技术落后,安全性能差,效率低等问题,降低了航道、船闸的通航效率,影响了水运优势的发挥。
为了更好地提高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利用率,提升航运的经济性、安全性、节能型和环保性,《关于实施西江航运干线过闸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及有关规定的通告》(简称《通告》)规定,4月1日起,航经西江航运干线西津、贵港、桂平、长洲等枢纽船闸的新建(含船舶主尺度发生变化的重大改建)干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和自卸砂船等货运船舶(简称过闸船舶)应按照《主尺度系列》建造。
广西船舶检验局副局长黄洁生说:“2012年4月1日后建造的、需在西江航运干线过闸的船舶必须按照《主尺度系列》标准建造,否则将无法获得海事、船检、交通主管部门的相应审批,也无法从西江各船闸通过。”
资料显示,目前珠江航运干线共有运输船舶1.65万艘,其中货运船舶约1.64万艘,占总数的99%。货运船舶平均船龄10.6年,平均吨位为244吨。货船中300吨以下的船舶船型杂乱,不利于干线上众多水利枢纽通航设施的有效利用。“西江航运干线一到枯水季节,长洲水利枢纽堵船已经常态化。船舶标准化推广之后,限制了新的、效益低的船舶进入,必将极大地提高航道和船闸的利用率。”有关专家称, “预计到2015年西江航运干线过闸船舶的标准化率达到60%,船闸利用率也将比2010年提高15%。”
据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和沿江省(区)政府一直积极推动珠江干线的船型标准化工作。2004年发布了《珠江干线货运船舶船型主尺度系列》。2006年完成了珠江三角洲100TEU和200TEU多用途集装箱船型技术方案研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还研发了1000吨级以下普通货船等6套技术方案。2006年发布的《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了珠江干线实现内河船舶标准化、系列化的总体目标。
“《主尺度系列》针对性强。”黄洁生解释,西江航运干线“十一五”期间航道建设提速,梧州段以上实现了全线渠化,西江航运干线现今最主要问题是提高过闸船舶的通行效率,因此《主尺度系列》对过闸船舶进行了强制规范。
《主尺度系列》的船舶吨级划分基本与《内河通航标准》保持一致,船舶只要航线通过西江航运干线的枢纽船闸都应按《主尺度系列》执行。
广西船舶检验局船舶检验科科长黄灵勇介绍,《主尺度系列》标示了上下限区间值,利于对总长的强制规范及方便船东在取值范围内选择。在保证过闸效率和技术经济性能的基础上,允许船宽下浮2%,给予船东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为引导船舶与枯水期航道维护尺度相匹配,《主尺度系列》还推荐了船舶设计吃水(除液货船外,1000吨级船舶3.0米,2000吨级船舶3.6米,3000吨级船舶3.8米,推荐设计吃水以区间值标示),但不作强制规定,船东可在满足现行法规和规范的前提下,针对市场需求和航道特点,对船舶设计吃水作适当调整,但应充分考虑航道(含船闸)尺度的限制和交通主管部门在枯水期的通航管理要求。
船舶标准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因此,需要分步骤实施。由于老旧船舶的逐渐淘汰涉及很多政策和补贴问题,实施起来相对困难。
目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办理西江航运干线船舶运力审批或登记时候,要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部门应明确告知有主尺度限制,对于有新建船舶需求的船东或经营人,应按照《通告》要求的审批登记手续执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按照《通告》要求,自4月1日及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相应建造阶段的新建过闸船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办理新建船舶审批手续:首先,持过闸船舶标准船型申请书和有关材料向航运管理部门申请船舶运力审批或登记;然后,持过闸船舶标准船型申请书和有关图纸材料向船检部门申请图纸审查,船舶设计单位应按照《主尺度系列》设计,不得随意改变船舶主尺度;最后,持船舶过闸申请书和经船检部门审批的符合《主尺度系列》的船舶图纸以及其它资料向船检部门申请船舶开工建造。
此次《主尺度系列》推广实行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珠江水系各有关部门对新建船舶,在船舶建造、检验、市场准入和发证、过闸等环节进行层层把关,将极大地杜绝“侥幸事件”发生。管理部门一再强调船舶建造企业应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改变船舶主尺度,新建不符合标准船舶不能“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