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路边郁郁葱葱的草木并未引起我们的关注。
“沿途的绿化都是神东矿区开发建设以来做的,十几年前这里到处都是漫漫黄沙。一脚下去鞋就灌满沙子,连皮鞋都穿不了。”同行的郝华指着窗外告诉大家。这位昔日盼着能穿漂亮皮鞋的姑娘,如今已是神华集团新闻宣传部宣传处的处长。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她,说起窗外那片绿意,自有比旁人更多的感触。
我们这才意识到,毛乌素沙地上的绿色有多珍贵。从鄂尔多斯机场乘车前往神东宾馆途中,由乔木、灌木、草地等形成的立体绿化带,已成为连接陕蒙的绿色长廊。在随后的几天里,沿着这条长廊,我们不断探寻,这块昔日的黄土地,因为黑色的煤的出现,怎么就渐变成会被人误以为是江南景色的绿洲?
神华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简称神东公司)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毛乌素”在蒙语中意为“寸草不生的地方”。这里土地沙化,风蚀区占总面积的70%,年均降水量仅为362毫米,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神东公司环保管理处处长王义对风沙的记忆不是皮鞋,而是那句著名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1991年,我刚来矿区工作的时候,这里几乎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样,寸草不生。”他说道。
上苍是公平的,将最宝贵的资源聚集在这片自然环境恶劣的土地。在这里,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
神东公司正是在解决这一矛盾过程中创造了奇迹。在这块不毛之地上,该公司建成国内第一个原煤产量亿吨级的现代化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同时,坚持以“开采一次性煤炭资源,营造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为目标。在过去20年里,累计投入环保、生态环境建设资金17.5亿元,将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采初期的3%—11%提高到60%以上。
“神东煤矿从开发初期就坚持防治结合、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开采前治沙,开采后修复和再造。”已在矿区工作21年的王义说,他几乎记得这里每棵草、每棵树的历史。
“一开始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建苗圃,因为好多沙漠植物外面都没有卖的。期间也种过不少树种,都没有成活。那时候真是艰难,在野外治沙住羊圈是常有的事,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回忆道。
采前治沙,相当于给这块地打好身体底子,而如果将采煤过程比喻成一个手术的话,神东公司则是不断创新技术,将煤炭开采发展成“微创手术”,减少对环境的干扰。“我们采取保水采煤、井下处理等保护性开采技术,保护地表生态环境。”王义介绍说。
举例而言,神东煤田属于I级发火煤层,加之埋藏浅,采动后易漏风形成火区。神东人巧妙利用地表灌浆技术,降低了矿井漏风量,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地面植被。
微创手术同样有伤口。神东公司的另一重点工作是综合修复治理采煤塌陷区。修复后的塌陷地可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从2006年开始,该矿区已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沙棘与沙柳生态经济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