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第一次出厂价格调整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新年伊始,宝钢率先发布2月份调价政策,所有品种均以上调为主,这是宝钢连续第3个月上调出厂价格,此次各品种上调幅度普遍在80-160元/吨,较前2个月50-150元/吨的涨幅有所扩大,此番宝钢缘何大幅上调钢价,未来钢材市场行情如何演绎?以下笔者对此加以分析。
宝钢主要品种均以上涨为主,其中热轧涨幅最大。从宝钢出台的价格调整文件来看,热轧价格上调160元/吨,环比上涨4%,达到4402元/吨;冷轧价格上调120元/吨,环比上涨2%,达到4536元/吨。电镀锌和热镀锌价格均为上调100元/吨,分别为4797元/吨和5257元/吨;无取向硅钢上调120元/吨,达到5080元/吨。与上月的调整幅度相比,本月各品种上调幅度均有所扩大,其中热轧调整幅度最大。
铁矿石再度上演“疯狂”,钢厂成本节节攀升。在经历了3个月不温不火的状态之后,11月中旬以来,进口铁矿石再度上演“疯狂”,价格一路攀升,截至1月9日,62%澳洲Pb粉期货价格已从12月初的118美元/吨上涨至158美元/吨,涨幅高达33.9%,元旦后单周涨幅更高达10%;与此同时,冶金焦的价格也由12月初的1615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680元/吨,涨幅达4%。据MRI成本模型测算,近一个月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钢厂平均成本增加在200-300元/吨左右,成本压力的增加成为了钢厂在出台价格政策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上调价格转移成本压力自然成为了很多钢厂的必然选择。
宏观面持续好转。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宏观面均有所好转。美国“财政悬崖”议案于1月1日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对投资者信心有所提振。美国股市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强势开局,截至当日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2.35%,标普上涨2.54%,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07%。而国内经济也同样表现出向好迹象,中国12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升至19个月新高51.5,预示着我国制造业扩张势头进一步加大。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6,与上月持平,表明制造业生产虽有所放缓,但依然继续呈现出增长态势。宏观面的持续向好进一步支撑了宝钢上调出厂价格。
制造业相关指标有所好转。宝钢产品以供应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为主,不像长材需求那样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因素。2012年11月以来,汽车行业产销量增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76.1万辆,同比增长3.9%,环比大幅增长14.3%;汽车销售179.1万辆,同比增长8.2%,环比增加11.5%,从汽车行业的运行态势来看,2012年12月乘用车需求维持旺盛,非日系车销量依然较高,日系车的需求也有所恢复,预计2012年12月汽车数据仍将维持向好态势。春年前是汽车的需求旺季,业内预计在旺季来临和基数较低双重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1月份汽车销量增速有望接近30%,或将促使钢厂板材订单情况有所好转,汽车行业的复苏将带动热轧板的需求,这或许也是宝钢此次热轧提价幅度大于其他品种的原因之一。
期现价差缩小。笔者将近两年来的宝钢热轧出厂价格与上海市场的价格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自2012年9月份以来,热轧现货价格节节攀升,截至目前,现货市场累计上涨650元/吨,涨幅达到19%,而宝钢近五个月对热轧的累计上调幅度仅为340元/吨,增幅4%,远远落后于现货市场上涨的幅度,此次宝钢上调价格也是对目前期现价差的一个合理修正。
综合来看,元旦以来,国内外宏观面偏利好,美国“财政悬崖”议案通过,国内新出台的2012年12月汇丰制造业PMI创下19个月新高,均对市场有所提振。同时,铁矿石强势上攻,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强,成本上升对钢价形成强力支撑。宝钢此次大幅上调价格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后期其他钢厂或将陆续跟进上调价格,从而对现货市场产生带动。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笔者认为短期内钢价仍将延续上涨态势,但涨幅将有所趋缓。从基本面来看,目前,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严峻,季节性淡季仍未过去,资金面偏紧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因此,钢市在贸易商囤货以及短期利好消息刺激下的大幅上行难以持久,需警惕市场非理性上涨后回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