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相关行业 » 电力要闻 » 正文

卜昌森:火电厂中燃煤电厂比例由75%下降到55%

日期:2016-03-07    来源:《能源》杂志

国际煤炭网

2016
03/07
17: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煤炭行业 煤炭企业 燃煤电厂

经济学把经济周期划分为“繁荣、衰退、箫条、复苏”四个阶段,并认为,只有看到大规模的产能退出和实质性的兼并重组,看到很多低效企业不再存在,才能说看到这个行业复苏的曙光。

煤炭行业虽然不可能“V”字反转,但是,正如诗人所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煤炭行业依然前途光明,曙光在望。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振奋人心,不仅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而且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尽可能多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着力推进煤炭企业整合兼并重组,壮大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不仅是经济复苏的前奏,也是煤炭行业换挡升级的希望。经济学告诉我们,只有优秀的企业通过购并提高它的市场集中度,获得一定的定价能力来改进它的利润率,才能实现经营状况的好转;只有这些市场份额比较集中的企业开始研发创新竞赛,才能推动行业升级。

近忧:产能严重过剩

煤炭行业面临着近忧和远虑,近忧就是产能严重过剩。如果不把过剩的产能消除掉,价格起不来,行业就会长期在低位运行。所以,去产能化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而去产能,非一朝一夕之功。

煤炭的需求面临着两个不可逆转的大势。一是以房地产带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处在转型中,这直接影响到了钢铁、水泥的市场需求,进而波及到冶金煤,需求低迷驱动价格下跌。二是以火电为基础的发电行业正走向多元化,来降低节能减排以及环境的压力。尤其是面临电价下调导致电煤价格大幅降低困境,这从需求侧推动了动力煤价格走低。三是近年来新兴的化工煤,主要依托新型煤化工项目,目前的煤炭消耗量在1亿吨左右,本来这是一个煤炭需求增长的领域,但是由于原油价格下跌,这些煤化工项目都遭遇挫折,连带影响了化工煤的未来增长。四是进口煤挤不出去。如今,世界能源产业进入“无边界”竞争时期,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一方面导致了美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使煤炭需求量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另一方面造成美国煤炭大量出口,导致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降,冲击了我国煤炭市场。而由于原油价格大幅下降,使得进口煤炭海运成本大幅降低。过去从澳大利亚拉一船煤到中国,需支付运费70元/吨左右,如今运费已经降到了30元/吨左右。加上澳元、卢布贬值,澳大利亚、俄罗斯的煤炭生产成本降低。目前进口煤有相当大的降价空间。

从近期看,煤炭行业形势不会好转。消化煤炭过剩产能、恢复合理社会库存,实现煤炭供需平衡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只有一批相对落后的煤炭企业倒闭,资源积聚到少数优势企业手中,此次煤炭行业危机才能结束。

远虑:新型能源凸起

煤炭产业面临替代能源冲击的重大挑战。新能源渐成气候,将逐渐蚕食常规能源的领地。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虽然目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逐年增长,对化石能源的冲击是渐进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

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常规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多地掀起“煤改气”热潮。俄罗斯2018年开始对我国供气,年供气380~600亿立方米。

页岩气、可燃冰、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未来将对常规能源的使用产生颠覆式冲击。页岩气已经使美国的能源消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由于“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美国自2011年起能源自给率达到了80%以上,导致了对石油需求的明显下降,也直接冲击了美国的煤炭行业。煤炭产量已由10亿吨下降到8.5亿吨,火电厂的燃煤电厂比例由75%下降到55%。

行业整顿法治是关键

比煤炭严重过剩更为可怕的是,煤炭行业一片散沙,争相扩产。在市场的重压之下,由于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为降低单位成本和完成政府的考核指标,很多煤炭企业采取了“以量补价,超产补亏”的经营策略,出现了产量不仅不能降,还要加足马力生产的“怪圈”,导致煤炭严重过剩,供需关系被严重扭曲。虽然政府和煤炭工业协会多次开会和下发通知强调严禁超能力生产,但煤炭企业普遍存有“你限我不限,谁限是傻蛋”的错误思想和不理智行为,让国家的限产、减产呼吁成为空喊的口号。

行业整顿,依法治理是关键。首先要严格控制违法违规煤矿和小煤窑的建设和生产。据有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煤炭超公告产能6.1亿吨,此外,违法违规建设煤矿总规模还有约7亿吨/年。我国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还有7000多处,产能5.7亿吨/年;9万吨/年以下的有5000多处,产能3.1亿吨/年,这些煤矿一方面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保障程度不高,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其次要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坚决关掉有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核查发现,全国还有约225处煤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煤炭企业要坚守“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决不能麻痹大意,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再次要严格治理劣质煤的生产消费。生产劣质煤不仅破坏资源和环境,而且造成污染。国家更要制定政策、措施,限制劣质煤进口到中国。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要出台政策,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有序退出,消灭僵尸企业。

清洁利用是方向

煤炭的比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除了澳大利亚外,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煤炭占总能源利用比例超过30%。新的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需要时间。时间长短,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程度。

雾霾,已经成了北方城市的大敌。如果想马上解决雾霾问题,就要靠煤的清洁利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同时明确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行业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终结煤炭“环境约束”的最有效方法。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涉及煤炭生产、加工、储运、转化和利用全过程,是一个从资源开发到终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从产业发展方面,涉及煤炭采选业、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产业,产业之间既存在密切的联系,又是相互独立的管理体系。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小企业难当“引领者”

行业进步需要“领头羊”。煤炭行业要由黑变绿,换挡升级,推动全产业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必须大力推进煤炭科学研究,实现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整体提升煤炭发电水平,有序推进煤炭转化升级,强化煤炭及关联行业节能减排,提升煤炭科技创新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巨额的科研投入,只有行业翘楚才有这个能力,中小型企业没有做研发的力量,尽管他们也知道科技创造价值,也有强烈的科技开发愿望,但是,实力所限,他们只能是“追随者”,而不可能成为“引领者”。如果行业分散,大家都力不从心,则行业难以进步。

美国汽车工业开始发展的时候,有200多家汽车公司,分散到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分散到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几十年间,美国的200多家汽车公司最后变成了3家。我国工业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道路,不断地集中。只有集中才有规模效益,只有集中才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

科技创新是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一直没有走出资源过度依赖、增长大幅度剧烈波动的困局。省领导形成共识:煤炭产业走出困局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煤炭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大煤炭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积极推进采煤技术进步,全部矿井实现了机械化开采,不断攻克瓦斯抽采技术难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煤炭科技创新对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明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少,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不足,尤其是煤电、煤焦、煤化、煤建材、煤机装备等煤基产业尚未形成优势,并且多数产品仍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不高。

煤炭大省山西如此,其它地方的企业同样呈现“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并存,落后技术比例较大”状态。

煤炭行业期待“航母群”

转型升级的前提是产业集中和产业整合。所有产业演进都必须经历初创、规模化、集聚、平衡和联盟四个阶段。产业分散会导致产业内竞争无序,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使行业内所有的企业都很难受,实力强大的企业就会开始做兼并收购。兼并收购最大的好处就是消灭对手、掌握话语权,市场份额越大越有利。最终集聚形成几大巨头,在新的平台上实现平衡和联盟。

2015年7月,内蒙古矿业集团通过受让通辽市政府无偿划转股权和增资的方式,实现对霍煤集团的绝对控股。这是内蒙古地区首例国企之间的重组,也是首家大型煤企被重组。

山西是产煤第一大省,经过多次整合重组,已形成了五大煤炭集团。五大集团去年煤炭产量4.75亿吨。2015年10月13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主持召开煤炭产业调研座谈会时提出,要重视解决集中度不够的问题,深入研究资源条件,科学谋划产能布局,坚持企业自愿、市场主导,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力度,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建设一批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矿井。

产业集中是历史必然,产业整合是大势所趋。随着煤炭市场危机延长和大批煤炭企业亏损加重,一场以强势企业为主体推动的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即将来临。只有资源枯竭企业、落后产能、劣质煤产能有序退出,大型煤炭企业对中小型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壮大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才能进一步提高办矿标准,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我国煤炭行业如今是神华集团一家独大,其他企业都太小。为了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一批航母级企业,亟待出现“航母群”,这样才能实现平衡。只有出现“航母群”,才会在联盟下解决产能过剩,又会在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中竞相研发。这样的企业不仅有实力、有能力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科研;而且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有强烈的意愿去投入。创新的结果,必定带动整个行业进步。所以,经济下行、竞争惨烈并不可怕,反而能够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并倒逼这些优势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加大研发投入,改进产品和技术,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为行业打开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只待乌煤变白金

尽管受到环境约束和新能源的挑战,但是,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五个:第一,从能源资源赋存条件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油气仅占6%左右;第二,从能源比价关系看,目前我国煤炭价格是石油的1/9、天然气价格的1/3左右,煤炭是我国最经济的能源资源;第三,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煤炭是最安全的能源资源;第四,从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仅能提高到15%左右,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资源;第五,从煤炭洁净化发展看,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日趋成熟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逐渐提高,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

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52亿吨标准煤,煤炭需求量47亿吨,约占60%。煤炭仍将承担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重任。2014年12月公布的凝聚了30位院士智慧的《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作者为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书记、局长)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