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报道称,中国开始扩大煤炭等资源和谷物的出口。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导致内需停滞,资源、谷物等似乎出现了剩余。中国的大量进口曾推高国际价格,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继中国持续大量出口钢材后,中国的出口扩大正在成为拉低亚洲地区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原因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煤消费国,但目前的国内消费低迷。中国大型煤炭企业神华集团计划将2016年的煤炭出口量提高至2015年的2倍。
受经济发展减速和环境监管强化的影响,中国的煤炭需求遭遇逆风。2015年的电煤进口量较2014年减少了30%。据美国美银美林统计,中国2016年通过海上贸易的进口量将较2015年减少30%,减至约6000万吨。
日本东北电力也时隔约3年开始再次进口中国煤炭。首先将进口10万吨左右,预计今后还将继续进口。中国煤炭价格曾略高于竞争对手澳大利亚,但由于中国国内煤炭市场疲软,两者间的价格差距正在缩小。
来自澳洲的煤炭供应比例接近日本煤炭总量的80%,使供应方多样化已是当务之急。在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大幅减少的背景下,日本将目光投向运输天数较短的中国。日本曾是中国主要的煤炭出口国,但中国自21世纪起开始优先本国消费,对日出口几乎为零。
此外,从中国转卖的液化天然气(LNG)也在增加。虽然中国在澳洲等地的新开发项目开始大量供应液化天然气,但却无法在中国国内完全消费掉。2015年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也低于2014年。中国看好需求并已签订的长期合同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日本一家大型商社表示“(中国)剩余的液化天然气正在以低于希腊等地的价格被转卖。”
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中国农作物的出口也将增加。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2015-2016生产年度的玉米出口量将为5万吨,达到2014-2015生产年度的5倍。日本商社双日认为“(中国)希望消化国内的过剩库存”。
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的玉米库存达到1.1149亿吨,为全年内需的50%。由于促进本国使用的去库存存在极限,中国考虑出口饲料用玉米等。
如果中国转向扩大出口,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将被进一步拉低。电炭的指标价格已经每吨下跌50美元,创近10年来新低。液化天然气也跌到6年以来的最低价。通过扩大轻油出口,中国已转为石油制品纯出口国,全球性供给过剩似乎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