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中国对燃煤电厂的需求已达到峰值,然而在能源监管和资本分配双失灵的前提下,对燃煤电厂的投资仍然被继续推入到下一个高位。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超过一半的燃煤电厂装机处于闲置状态。
3月30日,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煤炭研究网络CoalSwarm和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共同发布的《繁荣与衰落2016——追踪全球燃煤发电厂》报告,以前所未有的详尽数据描绘出中国和全球燃煤电厂的审批与建设情况“版图”。这份报告显示,仅2015年,至少有75吉瓦的燃煤电厂装机在中国开工建设,相当于每周有两座以上的燃煤电厂开工。假设这些燃煤电厂都能够完成,这代表着中国一年投入到燃煤电厂的资金额度达到了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周的投资达十亿美元。鉴于中国目前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上已取得的成就,这些新建燃煤电厂对中国目前乃至未来的电力需求毫无助益。
相比之下,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在去年的增长幅度大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幅度。由中国政府在去年年底巴黎气候谈判大会等国际场合所作的承诺导致的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长意味着,即便中国的用电量增长恢复到3%至4%的水平,新增的电力需求将会由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提供,而燃煤电厂的发电量将会继续下降。
然而,中国经济转型对能源消费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仍然被能源政策的制定者低估。随着经济结构从高耗能工业向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即便此类“新经济主体”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仍无法带动整体用电量恢复到3%至4%增速。举例说明,据2016年1月和2月的电力消费数据显示,在服务业和住户的电力消费增长达到12%的情况下,来自高耗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电力需求下降了12%至18%。从利润增长显示出,其他制造业的电力需求正在回升,尽管如此,2016年前两个月的总体电力消费只增长了2%。
《繁荣与衰落2016——追踪全球燃煤发电厂》报告的重要价值是通过汇总全球的数据指出,作为燃煤电厂过度投资的显性结果之一,燃煤电厂利用率的普遍下降不仅仅在中国煤电行业上演。事实上,全球四大煤电市场——中国、印度、美国和欧盟的燃煤电厂闲置都在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甚至常态化。
在亚洲,不断投资建设的新燃煤电厂对于当地的环境而言,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加剧水资源紧张,然而全球新的燃煤电厂中九成正是建在亚洲。如果现有准备建设的燃煤电厂全部建成投产,则每年由于这些燃煤电厂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病例可以达到13万例。全球来说,有25%的燃煤电厂项目建在水资源匮乏区,这就意味着当地的汲水速度已超过自然环境能够产生的供水速度,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已达到45%。
中国能源主管部门现已逐渐意识到中国煤电的产能过剩及能源基地的过度建设问题。3月下旬,中国媒体报道称,国家能源局已经启动了关闭煤电投资洪流闸门的第一步,有13个省份的新建燃煤电厂项目审批被暂停,而在15个省份,已经得到核准的燃煤电厂项目被要求缓建。如果这个报道被证实并且得到相应实施,那就意味着中国将有250个燃煤电厂机组的许可和建设被暂停或暂缓。
尽管国家能源局的新政听上去“掷地有声”,但是与只能用荒谬来形容的中国燃煤电厂投资水平相比,新政并不足以放慢煤电产能过剩激增的脚步,更不要说试图减少现有产能过剩幅度。总体来说,在上述十几个省份之外,中国目前有超过500个燃煤电厂机组分别处于在建、获批待建和待审批状态。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仍然会有300吉瓦的燃煤电厂上马,这将导致中国燃煤电厂的利用率在1964年以来最低点49%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至40%。
这份报告以“燃煤电厂追踪者”(Coal PlantTracker)项目的数据为基础。这个项目设立于十年前,最初是为了建立一个地图来详细跟踪美国当时正在进入规划阶段的150个燃煤电厂项目,当时欧盟也有120个燃煤电厂项目正处于规划阶段。然而相比于中国,美国和欧洲的金融系统更加完善并多以市场为导向。当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投资于燃煤电厂的资金很有可能被浪费时,欧美的投资者及时撤资,继而项目被取消。但是在中国,对这些准搁浅资产的投资即便在政府已表示忧虑的情况下仍在快速增长着。目前为止,似乎只有股票市场上的二级投资者注意到了问题的存在。在中国电力消费黄金时代终结后,中国电力企业的市值近年来正在显著缩水。
现在,燃煤电厂正在初步退役并被可再生能源取代。在过去十年间,美国和欧盟已经在用可再生能源取代急速衰落的化石能源。
继续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燃煤电厂项目将是巨大的经济浪费,这些资金本来可以用于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过多的闲置的燃煤电厂还会导致弃风弃光错误政策的发生,从而限制清洁能源的发展。短期来看,能源规划者十分有必要全面实施新政以遏制燃煤电厂的建设,将新政更广泛地推广到其余煤电逆势投资的省份。长期来看的解决方案是,让电力市场更多由市场来推动和决定,并且防止资金投资于已处于风险中并会造成污染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