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从设计优化、科学治灾、材料投入等方面进行创新,做到可控成本极致化,拓宽降本“新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做好技术服务,加强监督管控,与基层区队形成管理合力,推进极致控本,力争全年创效800万元,为企业增盈创效做出新贡献。”技术部主任李先锋在中层干部会上作表态发言。
技术创新是推进降本提效的关键指标。他们从生产源头入手,不断优化开拓布局、巷道布置,根据巷道用途,对皮带机头回风通道、开拓大巷延深下山等巷道断面进行优化减缩。区分不同的围岩环境和地质条件,制定“差异化”支护方式,落实掘进巷道支护材料、工艺优化改革方案,分巷道类别进行研究划分,确定锚杆、锚索使用型号,降低生产投入。
“通过优化设计,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矿井准备巷道、开拓巷道、回采巷道支护材料费用预计可减少300余万元。”李先锋告诉笔者。
以变应变、贵在创效。他们深入研究科学治灾模式,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加强灾害防治机理研究,进一步完善冲击地压等灾害评价要素,根据每个作业地点的情况变化,准确评定灾害危险级别,科学制定灾害防治措施,合理确定注浆、注氮、液压孔工程量,实现科学、精准治灾。
“优化新近系钻孔施工工艺改进,将钻孔前30米地质钻杆更换为宽叶片螺旋钻杆,钻孔每30米加设堵水器,杜绝了塌孔或抱钻等现象,每月可降低材料费10万余元。”该公司防冲队技术员牛金华告诉笔者。
他们通过加强巷道切割控制,合理控制采高及巷道成型,减少设备空转,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系统运矸量,实现生产用电节约。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合理联巷布置,降低系统内皮带机数量,系统电费每年节约5万元。
为了实现材料降本极致化,他们开展采掘生产辅助材料优化研究工作,划分生产所需辅助材料类别,形成管路、吊梁、机电配件、支护辅助配件、小型设备、灾害防治设施等6大辅助材料区域,制定月度使用数量计算标准,规范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弹性标准,形成用量考核体系,从而进一步实现井下材料全面管控、全面降本。
“从细微处入手,制定废旧油桶改造工具箱、皮带与旧锚杆加工封闭控尘装置等10项辅材改革优化措施,节约辅材费用投入110余万元。”机修厂厂长王成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