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仍然可以用两种方式实现零排放:一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或碳交易等形式,对排放进行抵消;二是通过对排放大户的控制,减少碳的直接排放。
对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就是第二种方式的主要途径。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始于2013年10月。当时,我国启动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项目”。在过去五年中,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现了明显的效果。
11月24日,在第七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消费占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具体看,煤炭消费占比已从“十二五”末的63.8%下降到了2019年的57.7%,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的58%的约束目标。
2017年、2018年2019年,散煤消费分别减少6500万吨、6100万吨和4900万吨。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预测,2020年,散煤消费量将减少3000万吨。
业内专家指出,要实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需加速摆脱煤炭依赖。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占比应从现在的57.7%,进一步降至48%。只有这样,我国才有望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从途径上看,煤炭消费控制将不再依靠“减量”这一条,而将更多依赖技术、法规等途径,以实现高效用煤、多方控煤。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用煤效率。杨富强建议,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强新基建、数字化、信息化,提高能效和节能,实现20205中国制造的低碳绿色化。
多方参与则是加强其他领域的参与。专家认为,电力、建筑、钢铁、水泥等领域的参与非常重要,未来可以设定各个部门低碳生态环境的红线,以推动各领域的排放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