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陕煤集团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紧紧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和安全高效的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牵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以智能化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智慧矿山新样板。
聚力: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打赢攻坚战
“瓦斯浓度符合要求,顶板支护完好,油位正常……”在一号煤矿632掘进工作面的集中控制室,掘进四队操控员孙建雷和刘文升在确认设备及周边环境安全后,按下启动按钮,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机、带式转载机依次启动,掘锚一体机自动截割、自主行走,全自动锚索机器人,自动接杆、拆杆,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完成。
为进一步提高智能掘进效率,保证采掘接续,该矿与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应用了集自主规划截割、自动跟随行走、锚护电液控制、自动锚索支护、安全防护和远程集控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智能快速掘进装备,实现半煤岩巷道的全断面一次成型智能快速掘进。
“使用智能掘进后,每天的日进尺保持在22米以上,月进尺从300米提高到650米。2月17日单日掘进进尺突破29米,创造了半煤岩巷道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快速掘进单日进尺最高纪录。”该矿掘进四队队长成飞说。
“以前工作很累,下班后都吃不下饭,倒头就睡。现在不一样了,设备干、我们看,基本没有体力活儿,回家还能陪家人逛逛街。”在煤矿掘进岗位干了近二十年的支护工吴高照说。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不仅在发展建设中深刻领悟到科技强企的内涵,更把创新战略铭刻在灵魂深处。
“还不到歇口气的时候,煤矿智能化建设是高新技术融入矿山场景、渐进迭代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结果,不是基建‘交钥匙工程’。”该矿机电副矿长张玉良说,接下来将转入基于精准地质模型的智能快速掘进控制系统的应用发展阶段,全面开展巷道模型的融合与自动更新、基于地质模型的截割模板构建、成型质量和动态变形监测等技术的研究应用。
发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机灵呆萌的脑瓜,伸缩自如的脖颈,时而低头凝视,时而又抬头作沉思状……6月21日,在该矿三号中央变电所,一台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程序路线,挨个对变电所设备扫描“体检”,远方的运维人员则凭借电脑终端中里面的即时交互画面,实时掌控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排查故障隐患。
在百米井下,32套巡检机器人协同作业,24小时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对井下主运输系统、水泵房、变电所等全覆盖巡检,巡检机器人的投用,让巡检人员不再“跑断腿”,直接替换巡检人员60余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300万元以上。
智能化矿山建设暗藏于地下,也显露在地面。在该矿智能化选煤厂数据中心,由32块显示屏组成的高清集控大屏幕上显示着环环紧扣、高速运转的生产实况影像,百余台设备的三维模型在“自动自发”地高速运转,从原煤输送到智能选矸、从重介质旋流器主选到粗煤泥TBS分选、浮选到成品煤装车等,各环节的生产过程监控、通信系统集成技术指标在屏幕上一览无遗。
该矿建成了全域感知、全局协同、全线智能的选煤AI超脑平台,应用了全国首套“在线+全流程”煤炭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推动提质增效,保障本质安全,提升品牌效应,每年增加经济效益6000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智能化园区’建设,引进先进设备,应用智能安防、智能门禁与防疫信息联动、智能访客系统、智能车辆管理系统等,倾力为职工营造一个舒适、体面的工作环境。”该矿机电部部长宋焘说。
加力:做强“人才引擎”激发创新活力
6月22日,端午佳节,在通风部部长付天河的办公室,他正和队上的几名技术骨干就如何优化1012掘进工作面钻孔,消除瓦斯灾害风险进行着激烈讨论,像这样聚焦生产实际、全员技术创新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一号煤矿出现。
一号煤矿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理念,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拓宽晋升通道,建立薪酬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该矿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结合起来,使各类人才出彩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贡献有回报。
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该矿构建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超越“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链,通过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主动为技术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推行实施大学生下基层和轮岗培训制度,切实将职工打造成“一专多能”、适应“一人多岗”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90后“陕西省技术能手”“陕煤工匠”综采一队检修班副班长焦飞,激动地说道:“有幸踏上了一号煤矿搭建的人才大舞台,在‘尊重科技、礼遇人才’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起来,所有付出得到了认可,更有了崇高荣誉的回报。”
向“智”发力,步履不停。如今,一号煤矿正融入新一轮矿山行业科技革命,着力构建一种新的智能模式,进一步实现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形成智能识别、智能控制、少人操作、无人值守等一系列新模式变革,将建设成为行业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矿山”标杆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