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炭行业设法渡过能源脱碳转型期,伍德麦肯兹近期在布里斯班举行的“煤炭与未来能源论坛”上,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思考动力煤和冶金煤、电力市场、钢铁和氢能的长期前景。我们探讨的重点内容如下。
煤炭需求下降速度暂缓
考虑到能源的安全性和价格问题,煤炭需求的下降步伐暂缓,这在亚洲尤为显著。在经历去年的能源危机之后,诸多国家及地区搁置了逐步淘汰煤炭的计划,亚洲躲国在2030年前的电力系统投资计划中也保留了大量的煤电份额。
能源转型将是波动性的,步调并不统一,具体要看各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即使在实现全球碳达峰后,排放量有时或出现增长。煤炭在未来几十年仍将继续发挥作用,但由于全球各国仍未对煤炭消费达成固定协定,所以,目前很难预测煤炭需求的削减轨迹。
澳洲煤炭法规具有不确定性,投资前景暗淡
澳大利亚煤炭法规方面的不确定性,将导致煤炭投资的吸引力下降。澳大利亚设定煤炭价格上限、煤矿权利金上涨、保留动力煤供国内市场消费的政策出台、提出关于碳排放的保障机制和“同工同酬”立法,都将对煤炭项目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虽然煤炭项目仍可获得少量投资资本,但融资资金池当前正在萎缩,绿地动力煤投资即便仍有可能落地,但似乎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除此之外,投资者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兴趣显著增。美国和欧盟对清洁能源给与政策支持,正在引导大量资本投资欧美的清洁能源项目。从澳大利亚发电商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条件合适,投资者对本国清洁能源项目的兴趣也会骤然提升。
减排措施和自动化重塑煤矿新面貌
为了获得经营许可证,澳大利亚煤矿企业正在重点采取一系列新的脱碳举措,包括以过氧化氢类炸药代替传统炸药,采用自动驾驶卡车等方式。煤矿企业正在试点采用生物气、生物柴油和实地煤层气燃料,以及包括感应无线充电系统和传统充电推车系统在内的电池充电方案。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要求和对电池尺寸的限制降低,转而使用用更多小型卡车具备切实性。
但最大的挑战将在于减少煤层甲烷排放,煤层甲烷排放占地下煤矿范围1和范围2排放总类别的90%以上。范围3排放问题将更难解决,因为其中绝大多数排放来自下游生产商,煤矿企业基本无法控制。
中国与印度:谁将取得未来冶金煤定价权?
中国炼钢业的结构性衰退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冶金煤需求将下降5,000万吨,到2050年降幅将增至3.45亿吨。
但中国减少的冶金煤需求,可被印度钢厂“补位”。自2020年11月,中国禁止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以来,印度已经获得了优质海运煤的定价权。鉴于中国和印度钢铁市场的发展走势完全呈“两极分化”,两国争夺定价权的竞争将决定冶金煤市场。
大规模应用氢能炼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短期内,随着炼钢效率提高,冶金煤的需求将减少,而废料(非氢能)将是“不利于”冶金煤需求的第一大要素。技术成本,包括绿氢炼钢成本,仍然是炼钢中氢能大规模替代焦炭的主要障碍。
对于亚洲各经济体来说,要大规模使用氢能炼钢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绿氢的供应将增长,但考虑到更换使用年限相对较短的现有高炉设施的复杂性,绿氢炼钢推进进程可能会非常缓慢。我们预测,氢能炼钢的部署要到2035年之后才会加大,但如果不大幅降低技术成本,氢能炼钢无法全面实现应用。
澳大利亚正在将自身打造为主要绿氢供应枢纽,但仍存在难题
澳大利亚凭借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和充足的土地,有望实现氢能成本竞争力,因此,对新兴绿氢产业来说,澳大利亚是很有吸引力的绿氢项目落户地点。
然而,鉴于氢气出口成本高,所以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最好将氢能消费地作为氢能生产地。目前,澳大利亚并未出台鼓励本土氢能消费的政府举措,但各种试点项目正在进行中。世界各地的绿氢生产商也面临在承购规范与模式上未达成统一,在2030年前,基本没有国家可能进口绿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