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企业 » 煤炭企业动态 » 正文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贺西矿:数据动起来 转型跑起来

日期:2024-06-12    来源:山西焦煤网

国际煤炭网

2024
06/12
09: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山西焦煤 煤矿安全 煤矿企业

巷道瓦斯含量若出现异常,相隔百米远的采煤机就会隔空反应,自动降速;寒来暑往,在智能设备的“呵护”下,井下巷道始终温暖如春;得益于惯性导航系统的“调教”,百余组支架自动“稍息、立正、对齐”……搭载着数据列车,汾西矿业贺西矿正快速驶向智慧矿山。

“数据动起来,矿山数字化转型就会跑起来。”5月22日,贺西矿党委书记、矿长闫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感而发。

近年来,国家加速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各矿井因升级装备、搭建平台、部署网络而产生的大量数据汇聚成了巨型数据池。“但大部分矿井并未解锁数据价值,让其躺在机房里睡大觉。”闫志强说,走在智能化建设前列的贺西矿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

2019年,作为山西焦煤首批智能化建设矿井的贺西矿率先建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几经发展,贺西矿智能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一键采煤、无人值守、“天眼”监控,“一张网”覆盖矿井所及之处,“一平台”集成36个系统运营管控。热火朝天的智能化建设为贺西矿注入了澎湃动能。

“但巨大的投入,只是实现了矿井主要生产、辅助等局部环节的智能化,这种信息孤岛式的智能化常常会受地质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闫志强举例,贺西矿属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102处瓦斯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瓦斯、上传数据,但采集到的数据并没有和“一键采煤”实现联动,反而变成了花架子。因此,开发数据价值,贯通信息孤岛,成为了他们当前建设智慧矿山的重要课题。

贺西矿全力升级硬配置,为开发数据价值提供保障,每年单在辅助性智能装备、系统、软件等方面的投入就近2亿元。在闫志强看来,应用场景的智能化硬配置,是实现数据存储并互融共享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贺西矿围绕“1+3+N”智慧矿山建设思路,建成一座大型集控数据中心,搭建起“4G+万兆工业环网”,其触角延伸至矿井的每处神经末梢,30余套端部控制系统、近1500余台(套)传感器、监测器生成了可观的数据。

近两年,贺西矿将人才培养列入重要日程,通过孵化高素质人才赋能数据开发。他们吸纳了30余名新进职工,充实高素质人才后备库;建立梯级人才培训模式,从领导班子到技术能手,一带二帮三,进而辐射整个矿区;成立四大职工创新工作室,形成联盟互动协作,80余名成员带领职工聚焦难题,在实战中提升技能。让冬天的巷道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热风炉改造技术,便出自该矿周顺职工创新工作室。遍布巷道的53台温度传感器不间断地实时上传数据,这为周顺带领队伍改造热风炉提供了思路。他们自编程序、自制模型,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应用到热风炉控制系统中,实现了热风炉运行与温度传感器监测数据互融互通。据统计,截至目前,贺西矿依托创新工作室已完成智能化升级课题30余项。

在解锁“数据秘钥”的智能化建设进程中,贺西矿职工的思维与身份也在悄然转变。编写热风炉“大脑中枢”PCL程序时,机运区副区长张国英贡献了大部分力量。如今,曾作为矿上机电技术大拿的张国英正在潜心研究编程学,并小试牛刀,初尝成果。在贺西矿,这样成功转型的人才已有80余名,并呈现上升趋势。

眼下,贺西矿已成功攻克4306工作面瓦斯监控与采煤机联动改造项目,另外还有5项数据化应用项目正在实施技术攻关。贺西矿的巨型“数据池”正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秘钥”,全力开启矿山智慧化转型的大门。闫志强表示,贺西矿还将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蹚出一条智慧化矿山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样板之路。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