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中国煤炭要闻 » 正文

240吨煤被倾倒进料斗 煤尘为何"消失"

日期:2024-06-18    来源:人民日报

国际煤炭网

2024
06/18
09: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煤炭运输 煤炭供应 电煤供应

核心阅读

应用“五步抑尘法”、分级净化污水,港区环境更洁净;推广新能源车辆、铺设光伏设备,绿电使用更广泛;细化考核方法、融入城市绿化,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开埠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正推动绿色转型不断走向纵深。

6月的海风拂动衣襟,70岁的张义春收到河北秦皇岛港“市民开放日”活动的邀约,回到了自己工作过30多年的地方。

站在码头上向外望,天辽海阔。湛蓝的天空中,云朵白得发亮。碧蓝的海面波光粼粼,海鸥自由飞翔,远处,一艘万吨巨轮正缓缓驶向港区。“港口的天空蓝得多么清透,再也不是早些年人们印象中那种灰蒙蒙的样子了。港区整洁干净,到处点缀着绿树、草坪、鲜花,就像景区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张义春感慨万千。

开埠于1898年的秦皇岛港,历经百余年时光,已发展成“北煤南运”“西煤东出”的重要枢纽港。近年来,河北港口集团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转型不断走向纵深。今年5月,秦皇岛港东港区煤三期码头、煤四期及扩容码头、煤五期码头被中国港口协会授牌“五星级”绿色港区。这座百年大港如何因绿而美、向绿而兴?近日,记者深入港区,探究秦皇岛港的转型密码。

除尘治污如何更精准?

煤炭卸车先“喝水”

煤堆穿上“隔离衣”

按下“自动开始”按钮,在秦港股份六公司集控指挥中心内,卸车操作工人刘涛向定位车发出指令,将一列经大秦铁路运抵秦皇岛港的煤炭专列,牵引进六公司卸车机房内。

秦皇岛港是煤炭大港,去年煤炭吞吐量达1.7亿吨,日均近47万吨。卸车机房是煤炭入港的第一站,也是抑尘任务最为繁重之处。在这里,通过卸车机作业,以3节车厢为一个单元,240吨煤被倾倒进料斗,再由皮带传送至煤炭堆场。记者本以为会烟尘四起,却发现煤尘“消失”了。

“正如款待远方来客会敬上茶水一样,煤炭入机房也会先‘喝水’。”秦港股份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张小江笑着说。原来,煤炭卸车作业采用了“五步抑尘法”——进车自动喷淋、干雾洒水抑尘、底层动态注水、加注湿润剂、空车自动清洗,实现了全流程清洁无尘。

卸车机房与室外空间相联通。记者看到,机房附近的绿植叶面油绿洁净,紧邻机房的环保监测设备显示,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PM10为每立方米22微克,TSP(总悬浮颗粒物)为每立方米33微克,当天港区内空气质量优良。

离开卸车机房,穿过狭长的封闭式运输管廊,煤炭将抵达“安家落脚”的地方——港内的标准化堆场。煤炭离港,则通过取料机、转接塔、装船机等上船出海。

“在入港离港的全过程中,我们给煤尘布下了‘天罗地网’。23米高、约9000米长的防尘网,构筑起不易起尘扬尘的大环境;微雾、雾炮或洒水抑尘系统等湿式除尘系统四季运行,全时段抑尘。对于长期堆放的煤堆,我们会喷洒结壳剂,给煤堆穿上‘隔离衣’,风再大也不会有煤尘‘起舞’。”张小江说,经过治理,秦皇岛港全流程煤炭洒落量平均减少95%以上。

港区内,治水与治尘同等重要。除配备污水处理厂外,如何解决降雨与煤混合形成的煤水入海污染难题,也是一大挑战。

行走在东港区煤炭堆场,一处荷花池格外引人注目:粉、黄、紫等各色荷花亭亭玉立,随风摇曳。偶有水鸟飞过,灵动轻盈。

“我们把闲置的原矿石堆场改造成这个长1000米、宽50米的储水沉淀池,总容积7万立方米,自西向东经逐级沉淀、溢流,在最东侧形成清水荷花池。清水还可用于喷洒降尘和绿化灌溉,不仅解决了堆场雨季积水严重的问题,还能推动水资源再利用。”秦港股份流机公司技术员庞胜楠说。

通过强化污水处理,秦皇岛港实现了雨污水100%回收利用、防止污水入海,近岸水域连续多年达到一类海水水质。

港区用能如何更科学?

终端用能电动化

绿电采购规模化

“呜——”随着鸣笛声由远及近,秦皇岛港的“明星列车”——新能源1号机车沿着铁轨缓缓驶向铁路站场,身着的翠绿色“工作服”十分亮眼。“这是一台由内燃机车改造的大功率纯电动机车。”秦港股份铁运公司机务段副段长李璐自豪地说。

新能源1号机车由秦港股份与中国中车集团历经10个月联合研制而成,去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担负着东港区煤炭车厢、油品车辆等取送车作业任务,具有制动距离更短、提速更快、噪声小、零排放等优势。

“老式的内燃机车烧柴油,需定期更换机油和防冻液。这台再造机车就像我们日常开的电动汽车,只需充电即可,牵引力可达6000吨级别。”李璐说。

从工作效能上看,新能源1号机车更为出色:一是省钱,机车采用可换电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以电池使用寿命8年为一周期,重车作业时可综合节约成本88%,合计1492万元;空车作业时可综合节约成本90%,合计1134万元。二是环保,每年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吨,相当于185辆小型轿车的尾气排放。

近年来,秦皇岛港从“陆、海、港”3个维度,全方位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陆上,推广应用从事港口作业的新能源车辆,打造陆向绿色用能通道;海上,投用新能源拖轮,同时提升船舶岸电接电比例;港区,持续扩大绿电采购比例,积极推广港内光电等清洁能源。

除机车电动化、拖轮电动化外,在终端用能电力化方面,秦皇岛港还大力推动移动机械电动化。新增吸污车、多功能抑尘车、高压清洗车等新能源港口作业流动机械59台,占比达57.84%,每年减排二氧化碳728吨。

步行在东港区,光伏系统铺设热火朝天,分布在港区仓库、机修车间、候工楼等建筑物屋顶。“总装机容量约12兆瓦,年发电量约1200万千瓦时。”秦港股份技术设备部部长徐春阳说。为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占比,秦港股份正持续开展绿电规模化采购,去年购入绿电1.43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50%,今年计划购入绿电1.94亿千瓦时。

据了解,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是减少船舶噪声污染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我们积极开展东港区高压岸电覆盖率提升工程,现已实现东港区煤三期码头、煤四期及扩容码头、煤五期码头15个干散货专业化泊位高压岸电全覆盖,并配备了3套移动式低压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提高岸电设施为多种船型供电的适配度;此外,积极推进岸电常态化使用,实行岸电收费优惠政策,对于具备岸电接电条件的预靠船舶,结合生产实际优先排泊、优先装卸、优先安排进出港。”徐春阳说。

绿色发展理念如何更深植?

考核机制落实处

创新研发加力度

海浪拍打着防波堤,发出“哗哗”的声响。堤内,靠近秦港股份九公司煤炭装卸码头,一个名为“聆涛观海”的口袋公园里,绿树吐翠,百日草、孔雀草等生机勃发,小花星星点点,景色宜人。

原先,这里只有几棵槐树,还堆着一些码头作业用的备件。去年5月以来,按照河北港口集团见缝插“绿”的倡议,九公司开始营造海滨绿色微空间,口袋公园成了游客和工人们畅享惬意之地。

围绕绿色发展,河北港口集团近几年重新修订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新增监督管理篇章,对环保例会、监督检查、定期报告、突发和违规事件报告等进行规范说明,并发布《关于开展港口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港区大颗粒物自动监测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大颗粒物自动监测站建设。

“秦港股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保节能考核体系,考核指标非常细,责任落实到人,实施网格化管理。考核结果公开,奖罚情况在绩效工资中兑现。”张小江说。随着考核体系建立,越来越多职工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积极争取环保奖励。去年,时任秦港股份六公司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的王宝全积极参与港区环境容貌提升整治工作,联合各职能部室、基层队开展单机撒漏治理、气溶胶激光雷达技术应用等94个提升改造项目,因贡献突出获得一次性个人奖励6000元。

一边是细化考核、鼓励激励,另一边则是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据介绍,河北港口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在行业内位居前列。近3年,秦皇岛港绿色港口建设投入超过3.6亿元。

绿色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近年来,河北港口集团创新“港城融合”发展新模式,把港口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绿色港区消除了工业港口与城市的界限,优美的环境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更好的体验。2023年,港区PM2.5、PM10与市区基本持平,TSP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些点位还成为市民、游客的新打卡地。其中,位于秦皇岛港西港区的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已正式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朝着5A级景区创建加速推进。

“河北港口集团将秉持‘环保是企业生命线’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科技创新之路,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不断迈进。”河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说。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