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曹家滩矿业公司全球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设备回撤工程正式启动。本次回撤工程由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组织开展。作为全球首创,此次回撤工程是对神南产业发展公司生产管理水平的重大检验,也是践行新要求、探索新打法、实现新突破的创新实践。
巧用“紧日子过好日子”,实现成本控制新突破
针对此次回撤工程,公司安装工程竣工时便开启了对回撤物资筹备的“全周期布局”,将集团公司“四种经营理念”贯彻到此次项目生产一线,应用“以‘紧日子’过‘好日子’”思维,将物资筹备从“按需供应”升级为“精准赋能”,为这项超级工程筑牢“硬件根基”。
在项目准备期间,公司以“起步即冲刺、开工即决战”的前瞻思维,在专用风镐、立柱更换工装、防爆对讲机、回撤绞车等回撤专用设备采购中,货比三家,筛品质、比价格、验配置,算好经济账、质量账、实用账。依托鹏云智慧管理平台构建“数字仓储大脑”,以“精准滴灌”的方式,规划物资储备调配,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让每一件设备从入库扫码到现场领用的轨迹都清晰可溯,实时动态平衡库存“蓄水池”,既不让一台设备在仓库“睡大觉”,也不让物资“断档”而窝工。
善用“用赚钱思维去花钱”,开创技术革新新局面
在回撤现场,哑铃足有30多公斤,“大家伙”采煤机重达180多吨,为圆满完成此次回撤任务,公司早在工作面安装初期就埋下了“破局伏笔”,设备图纸介入,提早规划拆解方案,安装时就想好怎么拆。
为了拆解重量超过三百吨的“三机”钢铁搭档,技术团队抱着图纸逐页标注,量出采煤机7处关键接口尺寸,算清刮板输送机200余条螺栓的扭矩参数,并且针对180多吨的采煤机,参照张家峁8米采高煤机回撤的拆解经验,用木板搭出1:5的简易模型,在办公桌上“拆”了80多次,逐步改进新型“液压支架立柱更换工装”。
活用“用乙方思维做甲方”,打造人员管理新模式
面对世界级挑战,公司构建了“公司统筹、中心主战、区队协同、班组落实”的四级联动体系,让“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在千米井下迸发强劲动能。
公司党委将该项目列为“年度一号攻坚任务”,制定“挂图作战”责任清单,公司领导牵头制定总体方案,机关各部门统筹审定技术方案,搬家中心领导班子分片包干,统筹资源调配与工序衔接,区队负责人作为“现场指挥官”,精准落实368名参战人员的岗位分工;班组长化身“一线作战单元长”,细化分解每班8小时的作业任务,形成“公司定方向、中心抓协调、区队管落实、班组保执行”的闭环管理。公司依托鹏云智慧管理平台,根据各矿井设备安撤的紧迫程度,从其他项目调配12名区队跟班干部组成现场指挥部,集结100多名特种司机、240多名安装回撤工,调运57台防爆车辆以及10台专用掩护支架等,统一调度,确保“人、车、设备”向十米超大采高战场集结。
妙用“用营销思维抓生产”,创造安全高效新速度
该项目施工存在设备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等多重挑战,在开工动员大会上,搬家中心主任李勇恒强调:“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心上下要以最严标准、最实举措、最高站位抓好安全工作。”
针对10米超大采高回撤的复杂安全挑战,公司驻曹家滩矿业公司项目部始终秉持“安全先行、技术为盾、资源为基”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从中心领导班子到班组安全员,21个岗位均明确“安全责任区”和“风险管控点”,要求管理干部实行“双班双检”制度,每班深入现场开展不少于3次全流程隐患排查,对连接板吊装、液压支架调向等12个重难点工序实行“双签字+人工旁站”制度,由现场安全员与施工负责人共同确认吊装方案,确保每个动作都在安全规程的“刻度线”内,在制度上划“红线”。
目前,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搬家中心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管理优化为支撑,为行业智能化开采形成可借鉴的“神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