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牢牢锚定安全生产这条“生命线”,从地质、测量、防治水三大板块“精”工细作。聚焦专业技术与先进仪器,积极落实管控举措,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控钻探,透视隐患“解剖图”
该矿本着“问题导向,技术先行”的理念,对132202综采工作面“三带”高度进行探查。经测算,在平均采高5.0m的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冒落带高度为30~45m,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40~155m。将此“三带”数据作为接续的132203工作面顶板疏放水设计依据,实施132203工作面疏放水钻孔50个,累计孔深11375m,疏放水量25270m?,经评价,回采工作面顶板含水层水已充分疏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同期实施的132203切眼初采初放水力压裂工程,经过紧张的作业,54个钻孔均达到了压裂效果。“工作面初采时,顶板一次性大面积垮落往往伴随强动力现象,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一号煤矿采用的水力压裂技术,通过开孔、高压水压裂、保压注水、压裂监测等主要工序,弱化坚硬顶板、破坏其完整性,使采空区顶板能够分层分次垮落,而且,避免了爆破强制放顶产生的安全风险,安全系数大大提升。”该矿总工程师程超峰介绍道。
精细监测,织密防治“防护网”
“主任,我观察132201工作面采空区出水好像增大了,不会有问题吧?”
“于队,我们对近期132201工作面内水文长观孔数据对比,发现主要含水层水位没有下降,现场实测反水管涌水量变化不大,分析是附近工作面采动造成顶板裂隙水变化,没有突水风险,可以按需要增设排水泵。”
该矿对原有的水文动态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井田范围内的15个水文长观孔,对主要含水层水位长期动态观测。一旦察觉到水患威胁,立即向相关单位预警,实现矿井水害动态防治。
在施工环节,该矿组织机电运输队,通过优化顶板淋水治理与老空水排放方案,增设10处标准化水仓,清理水仓和水沟淤泥,全面提升排水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该矿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对排水泵房、采空区等高风险区域实施立体化监控,并结合地面监测平台,下发月度及临时预测预报5份。
精准测量,巷道贯通“零错差”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实现智能快掘工作面的精确贯通,该矿地测团队借助“图纸+数据”,反复核算工作面方位与标高。通过挡风、悬挂垂球等方式避开风口对测量的干扰,优化施测路线,有效提升测量精度。严格依照《煤矿测量规程》,对132204顺槽至切眼进行两次独立测量,为长距离巷道精准贯通筑牢数据基础,保障矿井采掘接续有条不紊。
在此期间,该矿大力引入陀螺定向技术与数字化测量系统,对测量路线展开精确解算。截至目前,导线测量总长度已超万米,巷道及顺槽贯通9次,六千米级贯通的误差控制在10cm以内,为公司生产接续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有力推动矿井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