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8亿元的徐州天安化工130万吨冶金焦、15万吨甲醇联产项目,前不久在沛县开工建设。一吨煤变成焦炭增值1.25倍,一吨煤转化成化工原料甲醇增值1.66倍,天安化工的落户,将使沛县近200万吨原煤“身价倍增”。
沛县以煤电资源为酵母,正在兴起煤化工、盐化工和铝加工三个产业集群。3至5年内,这里将使600万吨原煤、60万吨铝锭的价值翻番。
冲破“末梢劣势”,审视“禀赋优势”
深度挖掘资源禀赋,沛县正在冲破地处长三角“末梢”的劣势,崛起于苏北。
沛县县委书记冯其谱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招商实例”:我们费了很大劲从上海请一位老板来考察,这位老板最后却在盐城投资。问及原因,人家说了实话,上海―盐城当天可以来回,而沛县太远。
江苏全省划入长三角,经济发展向南融入;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发展东向海洋。地处江苏西北角的沛县发现,无论是向南对接长三角,还是向东搭乘“出海船”,自己都是区位上的“末梢”。
面对“末梢劣势”,沛县冷静思考可以因地制宜的“禀赋优势”,越发重视在整个长三角都“叫得响”的矿产资源优势――沛县煤炭储量约占全省60%,年产优质原煤1200万吨;半径50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250亿吨,这些,全省独此一份。
冯其谱认为,单纯的资源禀赋并不是优势,曾经粗放式“叫卖”煤炭的沛县,曾随着煤价、电价的涨跌,经济发展忽上忽下,难以自控。打破这种“资源魔咒”,要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办法就是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让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拓展资源的附加值。
依仗“升级酵母”,发起三大产业
同样是煤但注入技术酵母,就能“膨发”起铝深加工的产业集群――沛县要当“巧手厨师”。
地处沛县的上海能源大屯煤电公司,曾经单靠“卖煤过活”,煤价下跌,公司用煤发电,转移风险。电价出现波动,大屯煤电又用电生产电解铝。“煤电铝”联营,让沛县每年从煤炭中“变出”12万吨铝。
“刚开始,我们这些‘招商尖兵’外出招商,靠的就是‘有米下锅’,到处吆喝‘我们有煤矿’、‘我们有铝锭’。”沛县副县长、铝产业招商局局长张兴涛介绍。广东华昌、江苏华丰、江苏丰源等南方企业,纷纷在沛县投资铝加工产业。现在沛县已形成“铝―铝型材”、“铝―铝板带―铝箔”等产业链条,建成作为我省唯一的新型铝材产业园。
铝加工产业的兴起,使得沛县的招商换了“口号”。“煤矿、铝锭不再是我们招商的关键词,我们现在已经是靠产业链招商了。”张兴涛说。
与“从煤到铝”相比,“从煤到衣服”的产业设想显得有些神奇,是沛县人的另一“巧手剪裁”。
“煤变衣服”,是煤化工变的“戏法”。以煤为原料,延长化工链条,最终可以得到合成涤纶等衣服原料。沛县是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正以煤制甲醇项目为龙头,拓展这一新型产品链。目前,已在沛县开工的徐州天安化工项目,正在启动“煤变衣服”的“第一环节”。
煤化工和盐化工是合作的“好伙伴”,很多企业的产品互为原料,废料互相消化。例如,天成氯碱公司排空的氢气和富余的蒸汽,就被徐州瑞达公司用来生产替代蔗糖、糖精的化学甜味剂甜蜜素。
沛县发改委副主任陈荣海说:“沛县是目前国内同时占有盐资源、煤化工配套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少数地区之一”,已经与煤化工企业形成“循环经济”,数十家盐化工企业重点发展真空制盐、氯碱制品深加工等项目,正在形成上下游较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产业集群兴起:让资源跟着产业跑
随着南方企业的到来,巨额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和众多高层次的人才也被带到沛县。深挖资源禀赋,兴起产业,再根据产业所需,从长三角“挖”来相应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沛县正在以这种方式融入长三角。
操着上海话、苏州话、广东话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高级经理,目前在沛县经济开发区可以经常碰到。据初步统计,随投资项目来到沛县的外地高层次人才,已有100余人。
资源跟着产业跑。南方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因资源汇聚沛县,而铝产业和煤盐化工产业集群逐步兴起,又使得周边的相关资源也正在向沛县集聚。
3年内,沛县的铝原料需求量约为60万吨。江阴联通实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项目已在沛县开工建设,吸纳长三角地区的废铝,等于再造一个大屯铝业。但沛县仍将从2小时半径范围内的河南、山东等企业,吸纳近40万吨铝原料。
沛县煤盐化工的兴起,使得各种类型的原煤正从山东等周边地区向沛县汇集。陈荣海解释说,沛县的煤虽好,但也需要其他品种的煤。比如说,肥煤、瘦煤主要用于炼焦;无烟煤除了发电外,主要作为气化原料用于合成氨、民用燃料及型煤的生产等。
从简单的粗加工资源“输出”,到如今的资源“汇入”,“一进一出”之间,沛县的工业已具规模,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苏北前5位:1-8月份,完成财政总收入20.03亿元,增长34.4%;规模以上工业投资67.9亿元,增长3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