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西部能源航母布局多元发展

日期:2012-03-09    来源:生意社  作者:生意社

国际煤炭网

2012
03/09
15: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西部 能源航母

    前不久,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煤炭资产的唯一上市平台,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标志着中国2011年最大A股发行盘子之一的陕煤股份公司即将亮相资本市场,并将成为中国煤炭企业第三大上市公司。企业上市的基础,是其母公司优良的业绩和超越前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这是陕煤化集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后制定的发展战略。“我们在突出主业的同时,坚持多条腿走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布局发展多元产业。它意味着集团的发展路径不是单一的纵向发展,而是多元的纵横关联。”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介绍说。

  这一发展战略亦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十一五”以来,陕煤化集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范围进步拓宽,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延长了产业链,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陕煤化集团煤炭产量由3082万吨,增长到10039万吨,跻身亿吨集团行列,五年增长了224%;销售收入由91亿元增长到515亿元,五年增长了466%;资产总额由153.3亿元增长到1330亿元,五年增长了768%;利税总额由年12.6亿元增长到178亿元,五年增长了1313%。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陕煤化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02亿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资产总额增加到1940亿元,利税总额248亿元。连续两年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继续保持了“每两年翻一番”的发展势头。

  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

  “十一五”期间,陕煤化集团通过投资新建、收购兼并、内部重组等多种形式,在原来仅有的10多个煤炭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到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60多个,形成了煤炭、煤化工两大主业和电力、物流、装备制造、建筑施工、金融服务、绿色健康等相关产业多元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

  立足于煤炭开发这一基础产业,集团先后开工建设了红柳林、张家峁、黄陵二号胡家河等一批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通过整合地方资源,建设或升级改造了榆阳、孙家岔、建庄、建新等4个地方煤炭资源(煤矿),一举使得全集团煤炭产能突破1亿吨/年。同时,对老矿井中具备资源条件的矿井实施了产业升级改造,使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6%以上。煤炭生产结构和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2011年,陕煤化集团再次新增了225亿吨煤炭资源储备,取得了小保当一号、二号、榆阳矿区曹家滩等约225亿吨煤炭资源的开发权,规划拟建的王峰、西卓、山阳等14对矿井,全部进入了国家规划项目,为“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煤化工方面,围绕原有化工企业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集团先后实施了陕化工艺系统技改、陕焦70万吨焦化、渭化11万吨醋酐联产醋酸等7个项目。围绕陕北新兴煤基产业升级,重组北元化工、天元化工、富油科技等3个民营企业并对之进行了扩能改造。依托韩城、黄陵配焦煤煤种优势,走特色资源深加工路线,建设了韩城、黄陵各500万吨焦化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围绕北元PVC项目及天元煤焦油加氢制油项目,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积极推广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启动了蒲城68万吨DMTO和彬长60万吨DMTP等2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值得一提的,集团公司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工建设阿根廷火地岛80万吨天然气制尿素项目和吉尔吉斯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炼油项目,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充分发挥了煤化工产业在集团各版块中的主导作用。

  在多元产业,积极实施集团内部产业板块整合。2011年,陕煤化集团按照“集团发展多元化,产业运营专业化”的思路,加快企业内部改制重组步伐,在已完成建筑施工、重工装备专业化重组的基础上,又先后组建了生态水泥、管道物流、技术研究院、实业集团、物资集团和化工事业部等专业化板块公司,形成了专业化管理为主、区域化管理为辅的大集团体制,更加有利于产业链条的联结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合理的产业布局,使陕煤化集团不但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形成较大规模优势,而且整合了相关技术、人才等发展资源,提升了发展实力,各个板块的交叉进入,优势互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优越的平台。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升级

  循环经济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佳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加大矿井废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煤气层的利用力度,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引导下属企业由依靠煤炭产量的增长转到提高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扩大煤炭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煤与煤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深度加工、清洁利用。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所属的黄陵矿业公司矿区投资100多亿元,进一步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条,增加了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已建成投产130MW煤矸石热电厂,年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实现收入2亿多元,不仅消化煤矸石、煤泥、中煤超过80万吨,而且减少排矸支出3000多万元;煤矸石电厂产生的13万吨粉煤灰和炉渣被粉煤灰砖厂利用,形成了5000万块的产能,产值逾3000万元。

  集团所属的北元化工公司作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电石、原盐资源优势和园区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底,随着二期100万吨PVC生产装置的投产,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目前,正在逐步形成一体化循环生产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该公司与中国碳基金签订了《碳减排量买卖协议》,建立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每年可收益6000万元。

  陕煤化集团还将瓦斯治理与电力开发相结合,在铜川、韩成、彬长矿区建立瓦斯发电厂。其中彬长大佛寺建成了目前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年发电能力8000万度低浓度瓦斯电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7.8万吨。也是全国唯一利用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余热尾气发电的电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陕西省首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根据规划,集团公司还将陆续在胡家河、小庄、文家坡等矿井配套建设低浓度瓦斯电厂,使矿区瓦斯发电装机容量最终达到5万千瓦以上,届时将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低浓度瓦斯发电产业集群。

  从黄河之滨的司马迁故里到桥山之畔的黄帝陵;从物产丰饶的关中沃土到陕北黄土高原,陕煤化集团始终肩负着保护驻地环境、造福三秦百姓的社会责任。已经开展的这些项目以其耗能较低、热能利用率高、节水效果明显、环境指标优良、经济效益可观等优势为煤炭深加工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对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陕煤化集团成立以后,迅速启动超过70个重点建设项目,这些工作所需资金近800亿元。可以说:能否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千亿元资金,将决定陕煤化集团以后的成败。

  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企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近年来,陕煤化集团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广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了陕煤化集团相对固定的融资通道和基本成熟的融资模式,破解了企业融资瓶颈。

  在融资方面,陕煤化集团主要走了“三步棋”。第一步棋是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积极开拓债务性直接融资渠道。从2006年至今,已经累计发行公募票据170多亿元。在成功发行公募票据的同时,集团的直接融资也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7月,集团发行了50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成为全国首家利用这一最新融资工具实现融资的地方企业。第二步棋是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近几年,陕煤化集团在积极做好传统银行信贷,取得银行综合授信额度930亿元的同时,不断开创新型融资方式。先后通过保险资金债权融资、发行各类集合理财信托融资计划、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等,累计融资近200亿元。实现了对传统融资方式的有效补充。第三步棋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撬动大项目,实现互利多赢。“十一五”期间,陕煤化集团创造了与央企合作的“三峡”模式:引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180亿元,合作建设蒲城180万吨甲醇及下游产品深加工大型清洁能源化工项目。还通过重组民营企业,创造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营的“北元模式”,引领民间资本向国家倡导的产业方向投入,使北元化工公司、神木天元化工公司、神木富油化工科技公司等一批煤化工企业迅速壮大并发挥效益。

  去年以来,陕煤化集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方式累计融资400多亿元。陕煤化集团公司筹划组建的财务公司也在去年获得了中国银监会的批准,这是陕西省第一家企业财务公司,它的成立将最大限度地盘活集团内部沉淀资金,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此外,伴随着陕煤股份的上市,陕煤化集团近年来累计融资将达到千亿元,为跻身世界500强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除了融资创新,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成绩斐然,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开发煤化工前沿技术。“十一五”期间集团建立了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与地方联合共建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完成科技成果178项、拥有有效专利34项。在矿井安全治理、煤制烯烃、粉煤催化干馏、煤焦油综合利用等数项科研成果。其中由该集团主导开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工业技术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依照“科技开发产业化”的思路,陕煤化集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不少于120亿元的资金,专门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力争为“十二五”期间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条件。“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所依、发展后劲所在、前途命运所系,未来几年,我们要把陕煤化集团打造成为具有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用科技创新作引擎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华炜向记者介绍说。

  豪情绘蓝图,号角催征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远景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2000亿元,实现煤炭产能2亿吨,销售收入2000亿元,并跻身世界500强。已经过去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我们已然见证了一艘亿吨级能源航母的崛起之路,未来,他会继续高歌在风光旖旎的航向上。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