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煤市不振,于是有分析认为目前煤炭市场与1998年类似,甚至认为煤市突然之间回到10年前。诚然,当前煤炭市场确实已长时间疲软,但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同样,如今的煤炭行业无论是行业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发展基础都不同于10年前。
首先,外部经济环境不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只是区域性的,而此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覆盖到欧洲,并蔓延至新兴经济体,主要国家GDP增速均低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这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更为显著,从而对煤炭市场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其次,内部经济环境不同。以与煤炭行业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业为例,1998年和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增长率为13.7%和13.5%。现今,在政策调控之下,今年1至7月份,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039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8%。房地产行业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一升一降,对我国经济的调整与转型是严重的挑战,进而对煤炭消费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国家对危机的处理也有所不同。1997—1998年,国家综合出台了刺激措施以应对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包括推进城镇住房私有化等。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推出了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10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显著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使得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同时,2009年以来刺激政策带来的部分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使得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下行态势,煤炭需求一直未见好转。
两次危机,虽然煤炭产业都经历了由外部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煤市疲软、煤企困境等不利影响,但我国煤炭产业的行业发展基础与10年前已大相径庭。
首先,煤炭业在国家的地位逐渐发生转变。1998 年,在煤炭行业处于困难时期,中央将国有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政府,并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均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2006 年12 月,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国有经济在煤炭等七个关键领域需要保持绝对控制力。国家对煤炭业的态度逐渐由一般的竞争性行业向战略性行业转变。
其次,小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由于危机带来煤炭需求下降,煤炭产能会出现过剩,两次危机中,煤炭产能均出现过剩压力大的局面。但“十一五”末,我国煤矿数量已大体减少到1.4万个左右,矿井数量大幅下降,单井产能大幅提升。小煤矿在产能、产量方面,影响煤炭市场的程度已不同于10多年前。
第三,行业集中度提高。10年前,由于小煤矿众多,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偏低。随着煤炭行业政策的变化,我国煤炭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如前四家煤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1998 年的不到10%提高至2011 年的超过20%以上。煤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大型煤炭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将对煤炭市场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供大于求趋势明显。但近期煤炭需求方面存在一些积极变化。国际方面,国际动力煤市场近期持续回暖,价格继续回升,市场情绪开始好转。国内方面,当前投资增速回升,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出口呈现筑底迹象,整体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或将企稳回升。
除了需求方面出现积极因素外,国家也在从供给方面进行控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表示将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依法淘汰落后产能。随着煤炭市场发生转变,国家安监部门及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1998 年煤炭价格极度低迷,煤炭陷入全行业亏损,当时的大同矿务局曾提出“全局230,共同渡难关”的口号,即便是局长,每月也只能领取230元工资。在目前外部环境导致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需要煤炭企业强化行业自律,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甚至根据市场主动减产,以维护行业稳定。
从1998年的经验看,刺激政策并没有在当年立即改变煤炭行业的下行趋势,而是到2000年年底才逐步复苏,这主要是因为在政策的刺激下,经济企稳回升需要时间。因此,此次经济周期的波动调整在短期内也难以完成。对此,我们不但不必恐慌,同时还应看到煤市变化中的积极因素,坚定信心,调整结构,练好内功,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平安渡过此轮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