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住”能耗总量,经济发展如何施展拳脚?降低煤炭比重,绿色低碳向何处借力?对于经济体量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江苏而言,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先算清用能量,
再考虑项目是否落地
按照以往一味追求GDP总量的发展模式,能源总量控制无疑堵塞了地方发展的“任督二脉”。“节能的真正目的不是停止发展,而是调整发展方式,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省政协委员顾瑜芳分析说,“总量卡住,能源供应的口子就要逐渐缩小了”。
今明两年,江苏省能源消费增量要控制在1520万吨标准煤,指标切成两块,分解给13个省辖市761万吨标准煤,省级层面统筹759万吨标准煤。“省里指标主要对重点项目‘点供’。”省能源局综合处舒建平解释说,比如一个电厂项目放在某地,但发的电供全省使用,将能源消费量全部下达给该地显然不合适。
“项目审批把关不严,源头控制不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就会是一句空话。”舒建平坦言,不管是省里还是各市,新上项目时都要先掂量一下,看看还有多少用能空间,再考虑项目是否落地。这需要发改、经信、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动协作,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
昨日记者采访各市发改、经信部门负责人,他们均表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只要扎扎实实落到位,经济结构肯定会“脱胎换骨”。2013年南京煤耗首次负增长,表明最近几年铁腕控煤、优化产业布局取得了实效。
禁建自备电厂,
发展新能源引省外电
为何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还要降低煤炭消费的比重?核心就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这是治污降霾的首要举措。
“十二五”之初,江苏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5.4%,到2013年已降至69%,未来4年还要降4个百分点。按照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占比两项指标测算,2014-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只能年均增长0.64%,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均要保持负增长,这并非易事。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留出的缺口,一方面要寻找替代能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改造降低用能量,最终实现“双控制”。省政府明确,新建、改建、扩建的耗煤项目全部实行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全省禁止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同时,发展风电、光伏、核电,引进区外来电,鼓励耗煤项目改用天然气。到2017年,全省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12%。
为鼓励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今明两年各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超出省里分解指标的部分,暂时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
苏南压力更大,
倒逼企业“少吃多产”
能耗“双控制”,13个省辖市都难言轻松,能源消费体量大的苏南压力更大。
“今年以来苏州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以上,超过了省里下达的控制目标,年底考核时压力肯定会很大。”苏州市经信委节能处处长张元春透露,压力再大也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市,责任层层传导,下周市政府将召集16个部门研究举措。
能耗“双控制”的压力已在苏州体现,最近该市否决了一个发电项目。市发改委找市经信委,希望“借”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腾出的用能空间让该项目上马,考虑到发电项目是用能大户,一旦上马很多制造业项目就得让路,经信委顶住压力没有答应。张元春介绍,苏州将用3年时间淘汰2000多家产能落后企业,通过“腾笼换鸟”实现绿色发展。
重点用能企业也在加快调整产业和投资方向。沙钢集团从单一的钢铁生产拓展了延伸加工、物流贸易等多元板块,在不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今年前7个月,沙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28.8%和12.6%。在国内钢材价格跌至每斤1.6元、与白菜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沙钢的成绩单颇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