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星期六,早上6时30分,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记者就跟着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第一组从开滦集团唐山矿出发了。因为驻地离采煤工作面较远,为了完成全天的工作,排查组得提前动身。
组长崔志芳带领冀中能源集团专家翟逸群、张现辉,开滦集团专家郭瑞合、张立军、郑祖根,救护队员赵振宝、于峰、李军,来到更衣室,换上厚重的工作棉服,头上戴着矿灯矿帽,腰带上吊着沉甸甸的自救器和矿灯电池,在唐山矿安全部相关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井口。安全检查员在井口处给我们讲解了在井下应该注意的事项及严禁携带危险品和爆炸品。通过安检后,进入罐笼。随着罐笼的迅速下降,忽然一阵凉风袭来,浑身一颤,大概7分钟的时间我们到了井下,来到第一工作面,再坐人行车行驶45分钟,到达负680米12水平区域。然后的检查排查工作,就要靠步行了。一线采煤工人每天就是这样去工作面工作的。
经过大巷道,走到一个不起眼的小门旁边,安全部的同志说,这个就是风门。打开门,进了几道风门后,我们的眼前猛然变黑,耳朵嗡嗡作响,这就是进入下井的通道。头顶的矿灯只能照见不到10米远的地方,一个大洞倾斜着伸向地下,几束矿灯光束照耀着洞内向下延伸的台阶。这里雾气腾腾,明显可以闻到一些水气夹杂着粉尘的味道。随后沿着通道旁边的石阶一步步走下去,看到镏子上乌黑油亮的煤炭不断地往上运送,被矿灯照着的地下渗水沿着凹凸不平的小沟向下流淌。
排查组分为通风瓦斯、防治水、机电、硐室四个组分头检查。通风瓦斯组检查了通风设施、风门、挡风墙、密闭墙、局部通风机、瓦斯探头、温度探头、一氧化碳探头等部位,发现T1456镏子道煤尘较大,通风设施检查维修记录中7292横管风门闭锁、维修未写日期。防治水组排查中发现705水仓口应增加篦子,防止堵塞。充水性图个别输水线路未上图,个别线条不符合图例要求。
在负950米14水平区,脚下是几条错综有序的铁轨,终于到了采煤区,煤壁上挂着水管、电线,头顶上挂着安全防爆水槽,一排排的液压支柱支撑的顶棚……我们来到了二采区的一个工作面,工作面里一片漆黑,只有矿灯的亮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温度也渐渐地升高,这里不像大巷道里那么凉爽,空气中夹带着煤尘,感觉空气逐渐变得稀薄起来。我渐渐感觉到了工作面的低沉与窒息,从直立行走、弓腰、下蹲,到最后在装满煤的镏子上爬行。排查组的专家边检查边记录。
经过了一段艰难路程的我们,逐渐能够站立行走,又来到另一个工作面,一样往复地站立爬行。最后,通过几个巷道,来到了皮带巷。路变得宽敞起来,摸一摸衣服,早已经浑身湿透,还附粘了一身厚厚的煤泥。在井下几个小时里,伸手所及的都是黑黑的煤炭,手上脸上沾满了煤屑,一遍遍地擦汗,所带的毛巾已被乌黑的煤泥染黑,整个人都已经成了“煤人”。这些天的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排查组的专家天天这样工作,为了煤矿的安全,他们付出得更多。
在井下大概4个多小时,全天的排查任务完成了。我们一行人坐了人行车,又上罐笼,终于到达了地面。由于在井下流了很多汗水,我到井口就喝了一大瓶水,慢慢地感觉到了身体的舒展,感受到阳光的普照,回到地面真好。
下午13时30分升井后,先到更衣室,洗澡、换衣服。在职工食堂吃饭后,已是14时30分。按照要求,每天排查组上午下井排查,下午总结上午的工作,查阅资料,准备明天的工作。我跟随排查组来到唐山矿会议室,参加碰头会。各组分别说了说上午的排查情况。当日,各排查组共发现隐患30余条。排查组将发现的隐患反馈给矿领导,与矿领导交换了意见。同时,填报表,将隐患排查情况反馈给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之后,排查组填写工作日志,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填写隐患排查台账。接下来,为明天的排查工作做准备,看图纸、查阅井下资料。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第一排查组从11月15日进驻唐山矿。组长崔志芳说,排查组创新了工作方法,用“五步工作法”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第一步,摸清底数,制定方案。听取了唐山矿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自查工作汇报,详细了解矿井各生产系统、采掘头面和硐室等,制定对矿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方案。第二步,四不两直,力求真实。四个专业排查组每天抽签确定检查单位,督导所有被检查单位积极行动起来,自查整改。第三步,举一反三,扩大效果。每到一个检查地点,首先检查有无在其他单位发现的隐患问题,对于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的,严肃批评。实现一处有隐患,全矿相同隐患都整改,扩大排查整改效果。第四步,多查隐患,查大隐患。在四个检查组中,每天进行讲评和排名,鼓励排查组成员多查隐患,查大隐患。调动全体排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五步,边查边改,督导整改。对上午下井排查出的隐患问题,下午及时与矿方交换意见,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做到边查边改,边整边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