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南通地区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4℃。经过连续2天的紧张作业,从河北秦皇岛驶来的满载46221吨电煤的“利电2”轮终于赶在“世纪大寒潮”来临之前,在华能南通电厂直接输煤码头完成抢卸任务。
与此同时,在距离码头不足500米的华能南通电厂会议室,一场“南通海事局‘苏冀电煤航线’品牌创建工作宣贯暨现场推进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召开。会上,南通海事局宣布全面推广先期试点的服务“苏冀电煤航线”的十四项服务举措:“优先靠泊锚泊”“一次登轮,集中服务”“开放式安检服务”“提供船员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利用深水航道获得效益”……,并集中精力打造“北煤南运”的航线特区。
据南通海事局天生港办事处处长袁孙华介绍,南通沿江分布三家大型电力企业,电煤吞吐量达到1975万吨,参与运输的船舶3000余艘次,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平稳供应的课题早早地摆在了海事人的案头。
“这十四项服务举措,在近几年跑船的过程中,有的已经尝到了甜头。比如电子签证,动动手指头,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审批。这次举措升级,可以说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谈起南通海事局试点的“十四项服务举措”对电煤运输船有何助益,性格直爽的“利电2”轮船长老胡说。
据统计,从去年2月10日正式实行海船远程电子签证开始,南通地区已有232艘海船申请注册并获得电子签证账号。南通海事局全年共办理电子签证14005艘次,占同期海船航次签证比例达95.52%,节省行政相对人路途奔波和办理时间约2万小时,船舶快进快出成效明显。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们厂子堆场满负荷只能维持10天,而遇上台风、寒潮等恶劣天气长期影响,心里真是没底。如果那次不是海事和有关部门紧急联动,后果不堪设想。”华能南通电厂常务副厂长陈蔡辉回忆起2008年那场电煤保卫战。
由于南通位于上海港和宁波港北部,在南通接卸北方煤炭,再转水、铁或内河运输,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北方港口南运煤炭船舶的周转时间。在目前电价下降、煤炭高库存状态的现实语境中,南通海事部门推出“十四项服务举措”打造服务品牌对于贯通北方能源中转基地和长三角能源消费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要通过创建探索践行好的安全监管方式和合作共治格局,并固化为长效机制,为企业减负增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做品牌创建的排头兵,打好前站、下好先手棋。”南通海事局政委沈道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