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理 超前防控
把隐患和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鄂庄煤矿于1982年建成投产,核定产能90万吨/年,现两个水平生产,开采深度710m,有2个薄煤层综采工作面、1个充填工作面和6个掘进工作面。
回顾鄂庄煤矿发展历程,虽然我们不存在高瓦斯、冲击地压、高温热害等重大灾害的威胁,但也走过一段事故多发的历史阶段。在投产的初期,自1982年至1992年4月16日,10年的时间,鄂庄煤矿先后发生各类事故15起、死亡15人,给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隐患少不等于不发生事故。痛定思痛,鄂庄煤矿历经三届班子,通过认真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严格管理,超前防控,把隐患和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入手,整章建制,强化基础管理,改变原来粗放的办矿管矿模式,转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特别注重风险预控、环境建设和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由乱到治,彻底改变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实现安全生产24周年,共计8870天(截至2016年7月底)。从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认识到,用“闭环”管理除隐患、为安全创“环境”、以“人文”作教化是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些有益积累和沉淀。
一、以“闭环”管理排查隐患,控制风险
通过对历史上发生的伤亡事故的研究分析,感到这些零打碎敲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因素,但更是那些潜在、显在的各类隐患直接或间接地诱发了事故。为此,在工作理念上,我们坚持把别人的事故拿来当成自己的事故分析,坚持把小事故当大事故来分析,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对待隐患和风险,围绕“查隐患—抓整改—严落实—提素质”的工作主线,按照“专家查隐患,行政抓整改,安全抓监督”和“三位一体”隐患治理格局,分级排查、分项闭环、全面控制,以“万一”的观念实施风险预控,只有平时“小题大做”,才能将可能发生的“大事化小”,凡事想在前、做在前、处理在前,将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事故发生。在组织机构上,以“安全监察、经济生产、地质分析、机电设备、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六个专业委员会为载体,每天“查隐患”、每周“抓重点”、每月“上大课”、每季“分析会”,不断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对安全生产全过程实施管控,确保企业安全健康运行。在具体程序中,形成了“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落实整改—监察反馈”这样一个从隐患排查治理到隐患消除的闭环系统。第一步,隐患排查,安监人员班排查,专业人员日排查,领导人员周排查;第二步,分类整理,安监处按隐患产生的原因、地点和班次逐一汇总,形成隐患日报;第三步,落实整改,专业领导按照汇总的隐患报告,在当天的生产会议上通报,分析原因,明确责任,限期整改;第四步,监察反馈。安监处全程监督整改,分管处长跟踪考核,处理隐患不过天。只要组织生产,天天如此,确保将各类零打碎敲事故消灭在萌芽中,保证现场安全生产。
二、以环境优化消灭隐患,降低风险
在通过“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小环节“可防”、“可控”的基础上,着眼于“防大灾、治大害”,本着“无人则安”思路,不断推进系统环境、生产环境、设备环境和管理环境优化提升,确保生产大环节安全可靠。一是优化系统环境。按照“系统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可靠”的思路,对运输、供电、通风、排水、压风等五大系统进行了改造,确保系统最优。在运输系统上,打破常规,改变传统的主井提煤、副井排矸的“煤走煤路、矸走矸路”的生产模式,井下煤仓、矸石仓双仓布置,专仓专储,实现了煤炭和矸石全线皮带运输,均由主井提升的“煤矸一体化”,井下取消了架线机车及调度绞车运输,减少岗位人员200人,解决了重大运输和提升安全隐患。二是优化生产环境。以“朴素、本质安全、以人为本”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指导,本着“环境、行为同等重要”的原则,全面实施“降尘洁面工程”、“降噪静音工程”、“运人畅通工程”,持续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和保护设施,不断加强员工标准化操作管理,促进矿井静态环境和员工动态行为“双达标”,推动生产环境由安全向健康转变。三是优化设备环境。本着设备完好是安全生产基础的思路,提出“设备开启就如同‘飞机上天’,在‘飞行’过程中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故障”的设备管理理念,全面实施“温控、阻控、数控”“三控一分析”管理制度,通过对设备温度值、电阻值随时监测,为设备建档案和对机电事故的及时分析总结,全面掌握每台设备运转情况,保证了设备安全可靠运转。四是优化管理环境。坚持“矿-专业-区队-班组-个人”五级管理体系,实现环环相扣,管理保安。矿领导包区,为区队解疑释惑、化解矛盾,促进区队安全生产;专业领导“一岗双责”,安全、思想双并重,保安全;区队领导坚持对位交接班管理制度,避免了“开着没有车闸的汽车上路”的隐患;班组长坚持班前会、班后会制度,引导员工“事事有标准、事事按标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个人层级,为了保证人的生命体征三要素“体力、智力、情绪”“三个最佳”,同时尽量避开夜班事故高发时段,实施“采煤早、中两班生产、夜班一班检修”,以设备的高效运转,结合“提速、提质、提效,减面、减人、减系统”“三提三减”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减班不减产、减人不减效,员工身心健康。
三、以人文教化减少隐患,防范风险
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的多元化,严格管理、抓好安全,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人文精神层面,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本质,注入文化基因。一是要着眼于安全与“孝爱”的情感归属。教育干部职工要做父母的“好儿子”,实现安全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保证安全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关爱、管好安全就是对社会的积德行善,努力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明白“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它与自己的家庭子女密切关联;也不是一辈子人的事,它能至少影响三代人”。二是要着眼于安全与责任的坚守坚持。教育干部职工要做子女的“好父亲”,工作作风与家风一脉相承,在工作中心态平和,心怀责任,默默奉献,在家中也会是子女的榜样。让每位员工都明白安全生产靠的是严格责任不动摇、长期坚持不间断,需要的是扎实而艰苦的贯彻落实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坚守。要始终保持一种“归零”意识,“一切从零开始、向零进军”,以天天视为零起点、处处实现零风险、事事保证零失误,来保证安全零事故。三是要着眼于安全与荣誉的自我实现。教育干部职工要做企业的“好员工”,用员工家庭的生活照片代替原来空洞的宣传标语,张贴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点滴细节之中彰显了亲情感染;成立了以职工姓名命名的专业技术工作室,评聘“首席蓝领”,畅通员工进步提升通道。通过善待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创造良好环境,让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实现员工政治、经济和感情上的归属,真正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