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煤炭行业在未来几十年的变化,现在做出的决定将决定经济是赢还是输。包括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国家如果继续投资于新的煤矿和出口,随着世界远离化石燃料,它们可能会损失数十亿美元。这些是由伦敦帝国学院的一个团队牵头,包括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和德勤公司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分析的结论,该分析今天(2021年6月8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
该团队在一个贸易和价格的经济模型中结合了关于煤炭资源和需求的数据。他们模拟了不同脱碳方案下煤炭投资的 "搁浅资产"风险:"一切照旧",即对煤炭开采和消费的投资与今天一样;"可持续发展",即根据将全球升温保持在远低于2°C的情况下减少煤炭消费。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到2040年,今天三分之一的煤矿将成为“搁浅资产”。这意味着这些资产在其运营寿命结束前就变得不具经济效益,而不得不报废处理。这将导致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产煤国随着国际贸易的萎缩而失去重要的出口收入和就业机会。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每年可能损失250亿美元,全球220万个工作岗位可能面临风险。
然而,作者说,如果金融机构和政府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这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这可能包括尽早从煤炭中撤资,以防止锁定未来的发展,并通过资助煤炭工人的再培训。
首席研究员Iain Staffell博士,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环境政策中心。"这并不是说并非所有新的煤炭投资--如计划中的坎布里亚深矿--都将无利可图,但投资者在寻求新的煤矿项目时必须仔细评估财务以及声誉和环境风险。"
对于世界上许多地区来说,逐步淘汰煤炭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中国、欧洲和印度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将节省资金。例如,欧洲地区随着煤炭供能的逐步淘汰,每年可以获得200亿美元的收益。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估计,到2040年,除了减少空气污染和健康后果所带来的经济节约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能使全球每年净节约100亿美元的煤炭运输成本。
重要的是,作者说,在一切照旧的情况下,更多的经济体可能会成为输家:世界等待淘汰煤炭的时间越长,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就需要更加极端,从长远来看,会导致更多的搁浅资产和就业损失。
Staffell博士说。"企业有一个有限的机会窗口,可以在煤炭行业面临的全面变化面前走在前面。我们必须建立人力和财力的弹性,使工人不至于损失,并使向无煤世界的过渡更加容易。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和就业损失不大,但它们将严重集中在采矿地区,这意味着如果过渡期管理不慎,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如印度尼西亚,将遭受不成比例的损失。当经济和就业损失开始发生时,将为时已晚--我们现在需要开始为这些变化做准备。"
在许多西方国家,煤炭的开采和消费正在被迅速淘汰,但全球煤炭消费正在上升,特别是在亚洲,那里集聚了世界四分之三的新煤电厂产能。
中国在2000年代开设了许多新的煤矿,这些煤矿的寿命大约为30年。研究小组说,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在未来几年围绕是否继续开采和消费煤炭做出的决定将对全球轨迹产生巨大影响。
同样,印度的能源消费正在蓬勃发展,如果为了满足需求而建造新的煤炭产能,而不是可再生能源,世界将被锁定在几十年的煤炭贸易和消费中,对气候和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作者Thomas Auger在帝国理工学院环境政策中心的环境技术硕士课程中,与德勤公司合作进行了分析,德勤公司为他提供了煤炭市场数据。他说。"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结合的丰富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不仅可以分析未来20年的全球形势,还可以分析各个国家将如何发展。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一转型将有大的赢家和输家,但未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对绿色转型的预期越多,其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