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陕煤集团澄合矿业公司紧盯“双碳”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持续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和低碳绿色转型,用科技创新蹚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设智能矿山 科技创新开辟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在采煤队干了30多年,从来没想过我们这一代也能用上智能化综采设备,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不用再上夜班了。”2021年7月,该公司所属董矿分公司取消夜班,正式推行八点班、四点班生产,50多岁的职工张文社抑制不住内心高兴地说。
近年来,该公司锚定“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创建目标,制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以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四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主线,结合矿区实际,本着“实用、管用、好用”原则,加速构建老矿区的“智慧大脑”,相继建成了3套渭北复杂地质条件下智能精准开采系统,9套快速掘进系统,陕煤首套井下TDS智能干选及充填系统,84个智能生产辅助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伴随着生产工艺的逐步改进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实施,采煤工效提高30%,单进进尺创历史纪录,各矿井机房硐室等固定岗位基本实现了“集中控制、无人值守、有人巡视”格局,智能化矿山已初具雏形。
“实现智能开采以来,我们只要把鼠标轻轻一点,井下400多米深处工作面的采煤设备自动运转,割煤、推溜、移架、出煤,智能采煤系统就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输送到地面。”该公司所属山阳煤矿公司综采一队队长熊启明说,智能矿山建设不仅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还让一部分减下来的职工投入到安全巡检和设备维护工作中,矿井发展更加安全高效。
“今年,我们以《陕西煤业智能矿井验收办法》为评价依据,按照一矿一策的原则,着力把西卓煤矿建成Ⅱ类高级智能矿井,把山阳煤矿、董家河煤矿建成Ⅲ类高级智能矿井,把安阳煤矿建成Ⅲ类中级智能矿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3年,澄合矿区将逐步建成“1个核心网+N个应用模块”的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对煤矿监测、控制、业务流程等系统集中融合共享,实现全矿井管理的智慧决策。
打造绿色矿山 先进技术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走进澄合矿区,树木成行,绿草如茵,原煤仓、储煤仓、办公楼等现代化矿山建筑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工业厂区,一幅“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采煤不见煤、出煤不用煤”绿色生态画面呈现眼前。这是该公司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得的显着成效。
2012年以前,该公司已有三十多年开采史的董矿分公司矸石堆积、煤尘飞扬、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迫在眉睫。为切实改变矿山“容颜”,董矿分公司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积极推进锅炉改造、封闭煤场、矸石山治理、污水处理站扩容等一系列工程,多举措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矿山。
“目前,我们已全面完成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约32亩,绿化总计完成6.22万平方米。今年,我们再次增补种植白皮松2400余棵,种植面积4300平方米。”据董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治理期间,为避免“旧账”未还、又欠“新账”的问题发生,公司坚持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提升装备水平,探索实施绿色开采方式,通过煤矸石分装分运系统基本实现了矸石不升井。
澄合矿业公司科技部负责人介绍说,“为彻底解决矸石外排污染问题,2020年,我们在百良公司成功实施TDS智能干选与充填技术,初步实现矸石不升井的绿色开采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如今,该公司紧盯“双碳”目标,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提前布局“双碳”新赛道,多渠道发展风能、地热能、光伏发电、物流等绿色产业,并重点在智能化绿色开采、煤矸石井下智能筛选充填、二氧化碳代替氮气防灭火、采空区碳捕集碳封存等方面实施技术研究,助力矿区由“煤”向“美”蝶变。
鲲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十四五”期间,该公司将锚定“产能千万吨,产值100亿元,利润5亿元,职工7000人,收入上10万元”的“11571”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发力,蹚出一条智慧协同绿色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