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矿业)作为我国铁矿石行业的龙头企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提升我国自产铁矿石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契机,解放思想、突破藩篱,通过搭建“59N”对标工作体系,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好“两个组合拳” 持续提升规模竞争优势
鞍钢矿业深入落实“双核”战略,聚焦“建设世界级铁矿资源开发企业”的战略目标,从提效提质和运营增产两个方面入手,持续提升规模竞争优势,培育世界级铁矿资源开发企业,确保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打好提效增产组合拳。鞍钢矿业深入推进柔性化生产模式,齐大山铁矿、鞍千公司等单位在采矿工序实施合同采矿,剥岩量实现倍增;弓长岭球团厂、东鞍山烧结厂等单位在选烧球工序取消作业区,产线实施扁平化管理,生产运行效率提高10%。深入推进降低混岩率工作,通过实施填充法替代崩落法采矿,降低混岩率,实现从源头管控。深入聚焦选矿工序瓶颈问题,通过增加破碎等工序前端低价投入,减少磨磁等工序中端高价支出,做好全过程把控。
打出运营模式组合拳。鞍钢矿业聚焦老矿山产能萎缩、新矿山建设周期长等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三个一批”项目,推进产能有序提升。目前,在新建矿山项目上,通过股权多元化引入增量资本,打造“部室直管班组+关键工序自营+辅助工序功能性承包”的新型高效运营模式,使产能优势尽早释放。对于处于产能瓶颈期的老企业,推行短流程选矿工艺改造,最大限度挖掘存量潜能。在固废资源上,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深度开发,以求变废为宝。
控制“三个环节” 持续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
铁矿行业的竞争是规模和成本的竞争,如果说规模是基础,那么成本则是决胜的关键。鞍钢矿业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通过强化不同阶段价值的创造观念,找准影响成本要素中的最核心要素,打造一流的成本管控能力,形成贯穿整个生产价值链的降本理念、方法和工具,构筑成本竞争优势。
精心策划前端,实现源头性降本。建立新建项目成本效益评价和预警模型,指导项目成本源头和过程成本管控。利用多方式、多渠道,最大限度将项目融资利率压降到最低水平,发行我国铁矿行业首单2亿元绿色债券,实施低成本融资。按矩阵模式跨部门组建减税降费工作专班,统筹利用五大类十三小类稳经济政策组合,2022年前10个月累计降本增效超10亿元。
系统管好中端,实现效率性降本。推行单机台成本管控,分层级、分机台、分岗位差异化设定单机台成本管控指标,结合授权穿透,打造细胞级微观市场主体,实现人人一本帐,一帐算到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单机台定额管理体系进行系统优化,确保单机台成本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推动检修协力、能源管控等7家专业化运营公司深化市场化改革,强化内部价值链各环节成本管控,一企一策打造增值服务。
改造升级后端,实现结构性降本。鞍钢矿业聚焦部分选矿工艺装备规格小、数量多、设备老旧、效率较低等问题,加强自主创新,通过局部工艺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改造,做好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和开展快赢项目实施,破解成本结构限制。大球厂尾矿再选、弓选尾矿回收、弓露天岩场干选线建设等一批快赢项目投产,年增产铁精矿15万吨,多创效6800万元。
推进“三个深化” 持续构建管理竞争优势
鞍钢矿业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思考,全面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在科研能力、数学化建设、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精准发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化科研体系变革。瞄准高端研发力量不足、技术瓶颈突出等问题,整合规划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打造“133X”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实施院士后备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三大培养工程”,形成成熟完备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模式。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研究,搭建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其中,贫赤铁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破解了贫赤铁矿综合利用世界性难题,推动我国贫赤铁矿资源开发利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深化数智赋能创新。汇聚国内顶流机构,组建全国首个数字矿山联合创新中心,建成智慧采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创新案例获得2022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通过数据“破圈”、业务“跨界”、管控“上云”,实现爆破、采矿、选矿全工序指标联动优化。建设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推动多条主业产线数智化改造,选烧球工序等产线设备效率明显改善。
深化“四能”机制建设。聚焦管理效能提升,通过业务职能优化,2021年以来压减机构118个。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全覆盖,公司经理层成员、基层单位经营班子成员全面实施“一人一表、带契约上岗”。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使干部“能下、能出”成为常态。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实现“进、退”渠道畅通。一系列改革,实现把“位子”交给市场,把“薪酬”交给业绩,为企业发展注入市场化基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奋进新征程,鞍钢矿业公司将继续沿着深化改革的道路奋勇前行,以一流的成本管控、一流的体制机制、一流的创新能力、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的智能制造,激发全要素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资源开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