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炭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如何联合起来,抢夺市场话语权是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3月18日,由45家年产量均达60万吨焦厂组建的山东焦化企业集团成立!受此消息影响,焦炭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山西受到强烈震动
“巨无霸”破土齐鲁
3月18日,山东大厦,名为“山东焦化企业集团成立仪式”的会议从上午十点半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就宣告结束。
这似乎是一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企业集团挂牌。
但如果你真这么看,你就完全低估了这次会议的份量。事实上,如果你看看以下数字,就会意识到,这是“一枚重磅炸弹”:
揭开盖头的“山东焦化企业集团”由山东45家年产量在60万吨以上、已进入公告目录的焦化企业联合组建,产能可达3000万吨,占到全山东焦炭产能的70%左右,年销售总收入达600亿元,在全球无出其右。
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从去年7月份开始,全国焦化企业逐渐深陷亏损危局。以山西为例,2008年9月到10月,焦化企业亏损总额在数十亿元,大型国企一个月就要亏掉一个亿,大型民营企业也要亏掉六七千万元,加上钢铁企业赊欠,总数在一百亿元以上。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被形象的称为“抱团取暖”。
山东和山西一样是焦炭生产大省,截至2008年底产能达450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其中规模以上焦化企业达到55户。这数十家企业炼焦所用主焦煤90%以上是从外省采购;除省内企业消化之外,每年约有1000万吨的焦炭销往长三角地区。
显然,以3000万吨产能规模的集团身份出面谈判,不论是焦煤采购,还是焦炭销售,相比各家单兵作战,都会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集团有关人士并不否认这一初衷:“对省内主要是谋求钢铁企业所需焦化产品的定向生产和供应,对省外则谋求产品议价的话语权”。
记者注意到,集团揭牌后,紧跟着揭牌的将会是“山东焦化企业集团供销公司”,由“供销”两个字,就可看出这个新公司肩负的使命。
山西的“整合焦虑”
“山西比山东慢了一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位能源研究专家不无遗憾,“山西是全国焦炭第一大省,‘全球最大焦企’的称号不应落入他人之手”。
山西焦协秘书长张岗峰受邀参加山东焦化企业集团的成立仪式,他在致辞中强调,“山西应该向山东学习”。
“这不是客套,山西焦企集团化步伐确需提速”,一直为山西焦化业发展奔走的张岗峰和记者私下表示。
他同时提醒,如果把山西焦化业的“整合焦虑”看做是出于对“全球最大焦企”这种排行榜的热衷,那就大错特错。“山西焦化业呼唤航母,呼唤千万吨级的大型焦化集团,是山西这个支柱产业命运所系”。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山西焦老板们度过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月赔数千万的噩梦笼罩全行业。从大环境看,金融危机冲击,焦化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但从行业环境看,即便剔除金融危机这一客观因素,山西焦化业也已身处风雨飘摇之中。
这种困境被形象地称之为“两面夹击”。上游,是焦煤供应商,下游,是衣食父母——钢铁企业。上游煤价波动,焦炭成本就波动;下游钢价波动,焦炭价格也得跟着波动,完全是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去年以来的亏损,就是钢铁业先疲软,焦价顺势下挫;而上游焦煤价格一直坚挺,回落相对较慢,焦炭成本和售价因此形成倒挂之势。
更“利空”的消息是,作为国家战略,煤炭业和钢铁业都在发生大变局,集团化的车轮越来越快。
全国钢铁业整合风起云涌,大型钢铁集团正纷纷浮出水面。按照2007年唐钢和邯钢的产量,已经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产量将达到3000多万吨,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五的钢铁巨无霸。不只河北,还包括山东,乃至眼皮底下,山西本省的钢铁企业也在上演并购大戏,太钢近期已经开始出手,目标是美锦钢铁,而它的胃口远远不止于此……
毫无疑问,钢铁业正在争夺市场话语权的道路上疾行,让焦化业和它的谈判越来越困难。
而回望上游,煤炭业并购的速度并不比钢铁业慢。以山西本省而论,政府已经部署由山西焦煤等五大集团整合全省中小煤矿,其他各省”大鱼吃小鱼“的大戏同样正上演。
和超级煤炭集团坐在谈判桌上是什么感觉?你会发现,让它让利一分一毫都异常困难。以山西焦煤集团为例,它已经是山西较早整合而来的大型集团,和现在的它打交道已不容易,而下一步会更加困难……
今年能否成为“重组年”
事实上,正是感受到了这种逼近的危险,山西焦协在此前协会以及联盟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开始“虚拟集团化”的尝试,这就是由骨干企业联合出资成立“联合煤焦公司”。这个已经开始显山露水的新公司负责集体采购和集体销售,代表股东企业对煤炭企业及钢铁企业谈判。
正如观察人士所指出,如果运行理想,“联合煤焦公司”的设立无疑极具创意。即“存量不动”,在不改变各企业产权归属的基础上,以“增量改革”,即成立新公司来完成集体供销,各厂家成为事实上的“生产车间”。这样一来,通过这种“虚拟集团化”,追求真正大集团所具有的谈判能力。
但显而易见,“虚拟集团”毕竟是替代方案,和基于资产重组之上的集团化,其稳定性和长久性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今,总量排名“老三”的山东已经开始了产权意义上的集团化,而且目标是“超级航母”。身为“焦炭第一省”,以焦炭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山西,打造焦化航母,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论从眼下抗击金融危机,还是从打造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省级战略而言,都已经势在必行。
那么,一个顺理成章的悬念是,今年能否成为山西焦化业的“重组年”?能否涌现千万吨级,甚至数千万吨级的焦化集团呢?
山西焦化企业之所以缺乏并购故事,产权特点是阻力之一。焦化企业90%以上为私人企业,对“控制权”的迷恋占了上风,正如吕梁一位焦老板的担忧,“今天我是老板,重组后我是什么?”
但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拒绝重组是因为还没到山穷水尽,一些中小焦厂如果继续亏损下去,迟早会插上草标寻找买家,这是市场并购的原动力。
比如最近有消息说,吕梁柳林县已经有小焦化厂撑不下去寻求出手。如果市道不能很快逆转,相信这样的消息会越来越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际金融危机可以视为今年山西焦化业加快重组的机会。
分析家同时认为,政府应该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成为重组的有力推手。与钢铁煤炭两大行业的重组故事相比,我省各级政府在焦化业重组中的作用和手法也应该不同。前两大行业的主力为国有企业,政府可以直接导演并购。但山西焦厂多为私企,政府需要尽快通过一系列引导性政策,鼓励大型焦企跑马圈地,鼓励中小型焦企融入大集团。
记者在山东也注意到,山东焦化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很快挂牌,政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给记者的新闻通稿透露,山东省政府非常重视集团组建工作,分管副省长多次做出指示,各职能部门都是一路绿灯。
事实上,加快重组也是《山西焦化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规划》明确,到2010年,山西焦炭企业数量要减少到150家左右,其中焦化企业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以上,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的机焦比例达到95%以上。支持山焦、安泰、阳光三个焦炭生产能力300万吨左右的龙头企业;依托山西焦煤集团和山西焦炭集团,培育两个具有焦炭产量千万吨以上控制力的焦化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煤、焦、化产业的联合重组,促进煤、焦、化一体化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明年就是2010年,已经开始倒计时。
记者同时注意到,去年底,不少媒体刊登一条消息,山西省政府正式通过焦炭行业整合框架,将组建5家千万吨级和10家百万吨级焦化集团。
有山东鸣锣在先,山西焦化业重组的步伐也应当越来越快。市场有要求,加上政府推动,山西焦化航母的身影正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