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半年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省份,山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解读其-4.4%的GDP增长,一时间莫衷一是。我们以为,结合目前保增长、调结构以及又一轮产权变革的中国背景,山西的GDP成绩不应流于简单判断,而有必要将其作为样本进一步剖析。
山西经济的主结构是煤炭及煤化工(初级产品)经济,山西经济增幅上半年全国倒数第一,直接原因系煤炭及煤化工内需和出口双双不振。此外,山西中小煤矿产权再变革(产权或重新赎回国有或产权与经营权剥离,民营资本只保留经营权),客观上抑制了民营煤矿正常地再生产投入及煤炭产出,从而最终在该省的GDP上反映出来。
先引入“回采率”的概念。“回采率”指煤炭资源实际开采率,是煤炭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考核指标。如临汾是山西产煤大市,在煤矿开采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年代,该市煤炭回采率平均只有20%,2004年那轮民营煤矿产权再变革后,回采率迅速提升至60%。滥采滥挖成因复杂,涉及官商勾结、法制约束、县乡利益等一系列困扰,但首要原因在于缺乏一系列硬约束作前置条件下,私人资本的贪婪本性成几何级数般放大。山西富煤不假,但煤总有挖光的一天,临汾当年提高回采率达致3倍,相当于“挖煤的可持续时间”延长了3倍。这是当年山西拿临汾作试点,再次推进煤产权变革的主要动因所在。请注意,那会儿中央还没有大张旗鼓地强调科学发展。
自从1980年代中期“有煤大家挖”至今,三晋大地不少地方已千疮百孔,民营煤矿近乎掠夺的开采造就了成批暴富的煤老板,却并未让普通民众分享到挖煤的富裕。一首山西新民谣这样唱道:“挖了一山煤,流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富了煤老板,留下一堆灰……”我们相信,所有人听闻如今山西因长期盲目无序发展“煤经济”所造成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畸形,再来议论山西几经反复的煤产权变革,一定会变得谨慎和凝重起来。
1985年前,晋煤只归国家挖。此后,乡镇集体煤矿参与其中。1992年后村办煤矿“入伙”。1997年中共十五大后,私人资本渐成晋煤开采“主力军”。自2004年,山西当局借助经济过热诱发的那轮宏观调控,开始分步骤“收编”民营中小煤矿,产权变革涉及利益再分配,过程很痛苦,非议也很大,但临汾试点大方向及初步效果不容否定。
然而,第二年下半年经济再度过热,煤炭再度紧俏。导致“收编”成本骤然放大,临汾经验未能推开。2006年后,新一届山西省委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大势,再次启动艰难的“收编”行动,并将此纳入山西“十一五”发展规划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之一。第二年4月起,全省“收编”行动再度铺开。
请注意,2007-2008年的前三季度,全国经济一片红火,晋煤走俏,价格抬高,“收编”成本也被拉高,但山西全省不为所动。四季度起,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煤炭及煤化工的内需和出口急剧下滑,“收编”成本大降而力度加码,至今年3月达到高潮。进入5月份情势再度反复,“收编”行动有所放缓——放缓的原因,一是宏观经济跌势减缓拉动煤炭需求回升,山西须为国家能源供应承担责任;二是煤产权结构变更与保就业有个阶段性平衡。若把本轮山西煤产权再变革视为一个战役,过程之中有张有弛是必要而正常的,就事论事地把“张弛之变”抨击为瞎折腾难免察之肤浅。
还须补充的是,从山西“十一五”规划到2008-2009两年山西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煤产权再变革不是简单收归国有,而是要梯次达到如下目标:提高煤炭开采集约化程度,减少“乌金泪”,提升回采率,以产权变革做抓手为山西“煤经济”提升产业能级开道,把产煤大省转化为煤化工大省,最终争取成为煤化工强省。尤须指出的是,山西此举并非简单地排斥私人资本染指煤产业,连续几年,山西鼓励私人资本进入中高端煤化工领域(煤产业链的中上游)的政策扶持力度(各种补贴和税收优惠)一年大于一年。
山西新一轮煤产权变革注定艰难无比,经历反复曲折乃至各种冲突和阵痛势所难免。山西欲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更需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持续努力。对于山西由煤产权再度变革做起始抓手的经济结构转型,早报评论员的看法是:人们未必要为山西鼓掌,却也尽量少泼山西的冷水;人们尽可对山西煤炭开采的所谓“国进民退”表达不同意见甚至担忧,但这是不是山西市场经济体制的倒退,还需更长的时间作观察和考量。
我们不敢说山西变革之路一定能走通,但为山西决意变革而欣慰,因为山西的故事里跳动着保增长与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