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煤矿瓦斯(煤层气)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力争到2010年,全国抽采煤层气65亿立方米,新增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400亿立方米。这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煤层气开采量达100亿立方米,地质探明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的目标分别下调了35亿立方米和600亿立方米。
企业抽采积极性欠缺
对于此次国家能源局下调煤层气“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资源学院副教授吴财芳分析认为,由于我国煤层气开发起步较晚,在开采技术上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到煤层气的开采量。吴财芳表示,尽管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煤层气抽采技术研发的政策下,一系列先进的抽采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并应用于开发,但这些技术大部分都只适用于实行地面开发煤层气的矿井,实施井下“边抽边采”作业的煤层气开采技术还比较欠缺。目前,虽然我国在地面钻井技术方面与国外的成熟技术不相上下,但打完井后,真正实施抽采作业时,由于我国煤层厚且地质松散,在排水降压时却碰到不少难题,因而很多矿区打下许多井后却迟迟不见出气。
“打一口井的投资一般多达上百万元,如果打完井后气出不来,就等于企业的前期投资打水漂,这直接打消了企业继续开采的积极性,”吴财芳说,他表示,目前从事煤层气开发的全国矿区的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国有大矿区和民营小矿各占50%。国有企业由于有资金和技术优势支撑,在采煤之前能够投入精力预先抽采煤层气,但民营的小煤矿就只能在井下边采煤,边抽气。抽出来的气因为没有输气管道及时输送出去,都随着井下巷道的风流流走,无法集中利用。
长期关注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地质勘查导报》副主编李伟峰也表示,目前取得煤层气开采权的众多企业,看中的不是为开采矿区地下埋藏的煤层气,而是煤炭。在目前煤层气开发并未形成商业化规模时,开采煤炭的利润要比煤层气多的多。“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投资煤层气开发本大利小,甚至无利,企业的意识不到位,就只能任由煤层气大量排到空气中,直致矿难的发生。”李伟峰说。
抽采利用率低
张国宝在当天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表示,在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背景下,煤层气规模化和商业化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各重点煤矿区的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工作正在积极实施。今年上半年,煤层气抽采量32.4亿立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55.9%;利用量10.7亿立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58.7%。
但是,他同时指出,各大矿区的煤层气抽采利用效率仍普遍偏低。一些煤矿煤层气抽采时间不够,抽采率不高,没有做到应抽尽抽、抽采达标,煤层气超前防治差距很大。张国宝坦承,煤层气利用系统不配套,除山西省外,其他省区开采出的煤层气没有外输管道,都是自采自用,大部分排空。
据了解,尽管2008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达5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130%,利用量1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160%。但是,这与《规划》中提出的80%的利用率仍存在不小差距。即使在抽采利用成效显著的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抽采利用率也仅达62.62%。
对此,吴财芳表示,抽采利用率低也是促使煤层气抽采量2010年规划目标缩减的间接原因。目前全国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平均率在30%作用,这其中的大部分煤层气也只是被各大矿区用来就地发电或者供暖,并不符合“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商业化开发的宗旨。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缩减开采量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上,或许也是国家对于煤层气产业化政策进行调整的一个信号。他指出,国家应该制定更多的配套政策致力于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如继续加大对煤层气管网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对于企业治理利用煤层气方面的奖惩机制,落实煤层气开发的“先抽后采”方针等等,这对于目前的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