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制油、煤化工产业发展一定要把握好规模总量、资源使用、环境生态容量的度,在环境生态许可和水、煤资源有保证的前提下,确定规模总量,绝不能过度发展和“有煤就化”。
“煤化工是资源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大型基础产业,煤资源和水资源消耗量大,一个项目动辄投资数百亿,而且产品生产过程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排放量很大,治理难度高,这些当前发展煤化工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近日,中国石油和和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在“2010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表示。这一说法,被认为给目前国内方兴未艾的煤化工投资热泼了一盆凉水。事实上,有关发展煤化工的各种弊端报道近期时常见诸报端。本报也就此话题同顾宗勤院长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与农业争水、与居民争水”现象普遍
中国能源报:能否具体谈谈,当前上马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在煤耗和水耗等指标上,都存在哪些问题?
顾宗勤:以甲醇为例,2009年全国甲醇产量约1200万吨,消费原料煤2000万吨,燃料煤600万吨,水2亿吨。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约1.5亿吨、二氧化硫5万吨以上、二氧化碳3500万吨,煤渣350万吨,这些数字对于节能减排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此外,煤化工产品运输量和吞吐量都很大,要求配套交通设施便利。目前的一些煤化工项目,产品都依靠公路运输,运费高昂。另外,一些液态产品由于需用专用槽运输,又增加了来回的运费。
最后,煤化工项目产生的“三废”对周边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一定挑战,二氧化硫多了该往哪里排?很多平原地区建设的煤化工项目,没有足够容量的排渣场。据我了解,现在环保部门最头疼的就是煤化工的环保问题,尽管一些项目配套建设了一系列对工业“三废”进行循环利用的设施和生产工艺,但目前的排放量仍然很大。
总之,煤化工的发展涉及面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煤化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
中国能源报:发展煤化工的耗水问题,一直备受业内外关注,您对此有何看法?
顾宗勤:以神华宁煤和南非沙索公司合资的煤制油项目为例,据初步评估,该项目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后吨油耗水仍达8吨。此外,神华包头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项目吨烯烃耗水达33吨。耗水量尽管在同行业内较低,但与其他工业项目用水量相比,仍属巨大。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煤炭产区大部分为缺水地区,生态环境差。因此,煤化工项目对节水要求的标准非常苛刻,这也是发展煤化工的客观现实。但我们在过去的多次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存在突出的“与农业争水、与居民争水”情况。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水资源分配政策是“农业占84%,工业占10%,其他的占6%”。但该地区目前在大力发展煤化工,要求提高工业用水比例,这就引起当地农业用水的不足。另外,“一水多嫁”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很多地方发生水权纠纷,水资源对发展煤化工的限制问题已经有社会化的倾向。
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在规划煤化工项目时,必须将水资源利用与当地生态挂钩考虑,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
气化技术对煤种的适应问题突出
中国能源报:煤炭资源的配置上,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
顾宗勤:很多地方配给煤化工项目的煤炭资源量时常得不到落实,导致规划的煤化工用煤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巨大缺口,企业不得已从外部调入煤炭来维持项目运行。
一些项目所在地的煤种,与项目所选用的煤气化技术不相适应,导致很多企业从外部调入煤炭作为原料,而当地的煤炭只用作燃料,使得当地发展煤化工的意义大打折扣。这同时也牵涉到当前国内的煤气化技术适合煤种的范围窄问题,新型煤气化技术的煤种适应性还存在提升进步的空间。
石油化工可作煤化工有益补充
中国能源报:一些专家也在不同场合呼吁煤化工应该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相结合发展,您怎么看待发展煤化工与另外两种化工形式的关系?
顾宗勤:事实上,目前煤化工企业生产的化工产品,都能以石油或者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而且质量还不及这两种原料出的产品高。
面对这一现实,一方面我们应该清醒,在油价低迷的时候,发展煤化工的经济优越性比想象中有限。目前的国际油价徘徊在70到80美元之间,今后的走势如何尚难预测。尽管未来油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企业在新上煤化工项目时还是要进行充分的比较,计算清楚原油价格到底达到什么水平才最适合以煤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进行项目前期的风险分析。
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化工可以作为煤化工的有益补充,在生产工艺和装置稳定性上,油气化工的条件更成熟。因此,在煤化工的工艺流程设计和装置的制造上,可以积极借鉴油气的成熟经验,例如,根据煤化工与天然气化工装置的碳氢比要求的不同,优化配置,进行二者之间的耦合。
煤化工减排效果前景不明
中国能源报:您刚才也提到煤化工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在此方面,煤化工项目的碳减排问题是不是也该引起重视?
顾宗勤:除了上述问题外,发展煤化工的制约因素还包括二氧化碳的处理。在此方面,有关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的前景也将对发展煤化工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会成为未来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CCS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包括二氧化碳驱油、地质封存、化工利用、生产藻类等等,技术上均不成熟,经济效益尚无法预估,这直接影响了煤化工的减排贡献和经济效益。
目前,发展煤化工多联产,例如建设采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的电厂,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或者针对一些煤种进行中低温干馏,先拿出轻质燃料油和芳烃产品,然后再利用。或者合理使用粉煤和块煤,在不同煤气成分之间进行合理搭配。再就是优化不同的煤化工产品,提高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它工业气体的利用率,这些都是提高煤化工减排效果的合理之选。
我国煤制油、煤化工产业发展一定要把握好规模总量、资源使用、环境生态容量的度,在环境生态许可和水、煤资源有保证的前提下,确定规模总量,绝不能过度发展和“有煤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