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是国家发改委订下2011年南宁煤炭订货会结束的时间。但直到这一天结束,全国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的调整汇总依旧没有完成。
电力企业、煤炭运销协会、部分省份煤炭工业厅的政府官员和主要煤炭企业的代表还留在会场,为了全国2011年重点电煤的落实而争论不休。一位参会的人士介绍说,此次南宁会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交通部等政府官员的缺席,真正到会的协调组织者,没有调整安排运力和框架的权利。因此,会场实际汇总调整的效果并不好。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安排,最迟到1月9日,中能公司和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需要将南宁会议汇总调整的结果上报,现场还没有得到调整的,将由国家发改委直接调整安排。
此前,在煤炭企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合同中,被发现很多煤炭都流向了冶金和化工领域。冶金和化工用煤普遍价格较高,达到800-900元一吨,市场好时甚至更高,这一价格水平几乎是受到国家发改委管制的重点电煤价格的两倍。此外,对于被纳入重点监管的电煤合同,还将受到来自政府严格价格管制。煤炭企业出于利润的驱动,在2011年煤炭运销衔接期间,纷纷减少重点电煤量,而增加冶金化工用煤量。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2011年重点保证电力用煤,严控煤炭资源涌向冶金和化工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是属于两高一资行业,煤炭资源的流入不符合国家发改委的产业政策。
2010年,国家发改委宣布不在召开统一的煤炭合同运销衔接汇总会,这曾被评论为是政府对电煤放弃管制走向市场的进步。不过,最终2010年的煤炭汇总,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因为,最初上报的合同中被发现很多是虚假合同、不符合国家发改委政策要求的合同。当年全国电煤合同兑现率不足40%。
在2011年的电煤合同汇总中,类似的一幕再次上演。为了保证煤电油运的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被迫重启订货会。但是,政府干预协调市场的最终效果仍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