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已接近世界的50%,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占70%,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煤炭需求持续增长,价格不断攀升,而国际煤炭需求增长有限。澳大利亚、俄罗斯等煤炭出口大国纷纷将我国作为其煤炭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国内央企也纷纷涉足煤炭进口业务。
自3月起,环渤海动力煤指数连续6周的上涨。进口动力煤的大量涌入,以及国际市场现货动力煤价格继续走低等因素,终于在五一期间结束了动力煤的上涨态势,累计涨幅15元/吨。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中准价也维持785元/吨,仍较发改委规定的电煤最高限价水平低15元/吨。
进口煤的涌入也减少了东南沿海电厂对环渤海地区等中转港口煤炭的需求。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监测的海上煤炭运价显示,近期沿海地区不同船型在各个航线上的煤炭运价继续下挫。4月26日,秦皇岛港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下降0.7元/吨;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下降1.4元/吨;秦皇岛港至张家港航线2-3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下降0.7元/吨。
煤炭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净进口'不是一件坏事。据了解,我国探明煤炭储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储量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总体上是一种稀缺资源,多用一点别国的煤,就意味着少用一点自己的煤,且可以平衡国内煤炭价格。
但净进口不会改变我国的煤炭自产为主的格局。虽然去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高达1亿吨,绝对是全球进口大国,但对于我国全年30亿吨的总消耗量,仍只是零头。
若要解决我国煤炭能源的长远问题,就要结合我国能源结构进行各地区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引导东部地区的转型、转移发展,推动中部地区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促进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和资源高效开发。
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主体,煤炭工业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怎么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最终都要落实到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是煤炭生产开发的主战场、主要载体和重要依托,建设大型煤炭企业和大型现代化煤矿都要在大型煤炭基地内实现。大型现代化煤矿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基础,没有现代化的煤矿就没有现代化的煤炭工业。
所以中国煤炭的发展需要依托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协调各地区煤炭资源,从而达到资源的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