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炭网 » 煤炭行业新闻 » 煤炭媒体聚焦 » 正文

三成重点合同煤疑遭倒卖 电煤供应堪忧

日期:2011-01-07    来源:和讯网  作者:和讯网

国际煤炭网

2011
01/07
14: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合同煤 电煤

    1月5日,煤炭供需合同汇总会(业内称“煤炭订货会”)在广西南宁重启,缘由是在已签的2011年煤炭供需合同中,纳入监管的全国重点电煤的有效合同远未达到3.8亿吨的要求。

  按照国家发改委对煤炭企业召开的内部会议上的说法,3.8亿吨这个规模是保证全国电力安全的底线。煤炭运销协会人士称,如果3.8亿吨重点电煤得不到保证,不仅会影响2011年的合同兑现率,同时也会影响到全国的煤电供需平衡。这是国家发改委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然而,截至2010年12月31日24时,全国煤炭合同汇总总量超过15亿吨,远远超出国家发改委预设的9.32亿吨框架量。为何在汇总总量超出预期的情况下,重点合同量却没能达标呢?

  在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11年煤炭汇总框架中,电煤合计为7.69亿吨,比去年增加了6300万吨。对于其中单笔数量超过30万吨的合同,国家发改委定为是年度重点合同,总规模为3.8亿吨。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这3.8亿吨合同在2011年度运力不变,价格不变。

  也就是说,国家发改委的限价令,其实针对的就是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的这3.8亿吨。而对于剩下的3.8亿吨和今年新增的6300万吨电煤,国家发改委对价格并不强求。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大煤炭企业一方面做大合同汇总数量,但同时又竭力减少重点监管电煤合同了。

  近年来,由于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难以就电煤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国内每到年底都会出现电煤供应紧张,这成为令政府头疼的难题,最终都以国家发改委出面强行规定电煤价格和签约量而结束。

  从发电企业的运营来看,保证重点合同电煤的供应将是一个利好。但是,由于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和市场煤之间存在价差,也给牟取利益带来了可操作的空间。

  在这次煤炭订货会上,合同兑现率存在不同版本的现象再度引起业界的关注。

  据煤炭供应方声称,合同兑现率高达90%以上;而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却称该比率还不到60%。如此一来,超过30%的重点电煤到底到哪里去了?有媒体报道称,由于煤价“双轨制”所导致的价差,超过30%重点合同煤被中间商倒卖以牟取暴利,一转手最高利润能达到100元/吨。

  资深煤炭专家李朝林透露,中间商往往会在重点合同电煤和市场煤两者价格之间再确定一个价格,从而保证几方“多赢”。

  早在2009年,煤电双方谈判僵持不下之时,就有媒体披露,在当时签订的重点电煤合同中,除电企与煤企直接签订的合同外,还有一部分是“类似于重点合同的合同煤”,即不是由煤电双方直接签订的合同,而是电厂通过中间商与煤企签订的合同。

  这部分疑似重点合同电煤是传统重点合同电煤的变种,其间由中间商包办,用电厂的营业执照、求购函等与煤企签订合约,其中既有年度合同,也有半年合同,还有季度合同,并借此获得铁路运力。

  国家发改委一直在制止这种现象,但每到年底出现的电煤供应紧张也的确是事实,有分析员指,内地多个省市电煤库存不足10天,正常水平为15-18天。至今已有9个省分出现电力供应不足。

返回 国际煤炭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